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國際新聞

無人機主導新戰法 烏克蘭“殺傷地帶”遏制俄軍推進


無人機主導新戰法  烏克蘭“殺傷地帶”遏制俄軍推進


【美南新聞泉深】2025年7月17日,烏克蘭戰場局勢再現關鍵變化。隨著無人機密集部署,烏克蘭東部前線正逐步成爲一片“殺傷地帶”,有效遏制了俄羅斯軍隊的推進速度。烏克蘭軍方與多位軍工官員透露,正是這些種類繁多的無人機,讓烏克蘭得以在俄軍火力與兵力優勢下持續堅守陣地,並對敵方造成重大殺傷。

“只剩下無人機”:前線如空中煉獄

一位剛從前線撤離的烏克蘭排長無奈地描述當下戰場的景象:“無人機,無人機,只有無人機,到處都是無人機。”

在這場迄今最依賴無人機的現代戰爭中,攻擊型、偵察型、轟炸型乃至能擊落敵機的攔截型無人機在前線空中密布,構成一個10公裏寬的“無人機殺傷帶”。無論是烏軍還是俄軍的車輛、人員、武器系統,幾乎無所遁形。

烏軍戰地指揮官指出,俄軍早已無法複制2022年裝甲車快速推進的模式,如今任何大型目標都會被迅速發現並摧毀。這使得俄軍戰術發生變化,改以5至6人一組的機動小隊徒步或駕駛摩托、四輪車突進,引誘烏軍暴露火力後實施精准打擊。

空中優勢重塑戰爭平衡

根據烏方提供給路透社的內部數據顯示,2024年對俄軍發動的攻擊中,69%的人員打擊與75%的裝備打擊都由無人機完成;而傳統的火炮與迫擊炮打擊所占比重已大幅下降。此一新格局使得烏克蘭在面對俄軍全面進攻下仍能維持戰線。

無人機的戰術與技術不斷進化,雙方均開始使用無法被電子幹擾的光纖導控短程無人機,以及具備攔截功能的對空獵機。此外,烏克蘭今年計劃生産3萬架遠程打擊型無人機,用于深入打擊俄境內軍火庫與能源設施。

前烏克蘭無人機部隊司令蘇哈列夫斯基表示:“這就是我們的非對稱回應。”相比昂貴的導彈系統,遠程無人機成本更低、部署更快,是烏克蘭缺乏導彈時的重要替代方案。

烏克蘭軍工體系快速成長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日宣布,目前約40%的武器裝備已由本國制造,目標是在半年內提升至50%。澤連斯基高級顧問卡米申補充表示,僅2024年,烏克蘭就生産了約240萬枚迫擊炮彈。與此同時,歐洲盟友正大力填補美國軍援的不確定性。

德國基爾經濟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歐洲對烏軍援總額首次超過美國,達720億歐元;而美國爲650億美元。盡管美國仍是烏克蘭最大單一火炮彈藥供應國,但今年前五個月烏方收到的約42萬發炮彈中,僅16萬來自美國。

盡管如此,烏克蘭仍嚴重依賴美方在防空與情報上的支持。烏軍高度期望獲得更多“愛國者”導彈系統,用以攔截俄軍頻繁發射的彈道導彈。截至4月,烏方僅擁有7套完整系統,遠未達成所需的25套目標。

特朗普提議NATO買單,美援或轉形式存在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但由歐洲承擔費用。目前外界仍不清楚武器的種類、數量及交付時間,而白宮方面並未詳細回應。特朗普發言人表示,戰爭已持續太久,總統希望盡快結束流血,因此轉以售武給北約並以制裁威脅俄方。

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

盡管俄羅斯在東部與北部戰線仍維持緩慢推進,並在無人機技術上逐步追趕烏克蘭,但烏方多位官員表示,即使美援停止,烏克蘭憑借無人機、自研彈藥及歐洲軍援,仍能堅守數月時間。

不過,軍事分析人士也指出,若戰爭演變爲長期消耗戰,烏克蘭將在兵力與資源上面臨更大壓力。無人機雖可提供戰術緩沖,但難以完全取代火炮的毀傷效果。

烏克蘭總統顧問卡米申強調:“僅靠防守無法贏得戰爭,遠程無人機打擊,是我們目前對抗俄羅斯的關鍵籌碼。”

這場技術主導的新型戰爭,正持續考驗烏克蘭的創新能力、戰場應變與國際援助體系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