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工商 / 商家信息

哪些狀況代表缺鈣?如何聰明補鈣,守住一生好骨力


哪些狀況代表缺鈣?如何聰明補鈣,守住一生好骨力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鈣質是人體必需礦物質之一,不僅支撐骨骼,更參與神經傳導、血液凝固、肌肉收縮與荷爾蒙分泌。然而,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加上曬太陽不足、吸收不佳,使「缺鈣」成為普遍卻被忽略的健康危機。本文將帶讀者深入了解,缺鈣會產生哪些警訊?如何聰明補鈣?日常生活中又能做哪些調整?

缺鈣會出現哪些狀況?

鈣含量不足時,身體會優先維持血鈣平衡,於是悄悄從骨頭「借鈣」,若長期缺乏,便引發連鎖反應。

1. 骨骼健康警訊: 骨質流失、易骨折,骨密度下降、骨質疏鬆。美國《Bone》期刊指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是造成骨質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肌肉與神經異常會有抽筋、痙攣、手腳麻、刺痛、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哈佛醫學院指出,低血鈣會影響神經肌肉功能,引發抽筋、神經過敏。

3. 牙齒問題: 牙齒易蛀、敏感或齒質脆弱

4. 心血管與代謝問題: 心悸、不規律心跳、血壓不穩

5. 睡眠品質下降: 許多人因缺鈣導致神經系統不穩,影響睡眠、焦慮或難以入眠。《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顯示,鈣與深層睡眠相關,缺鈣者更易淺眠。



為什麼會缺鈣?常見原因有這些

1. 飲食攝取不足

乳製品與深綠色蔬菜吃得不夠,是最常見原因。

2. 維生素D不足

缺乏維生素D會讓鈣吸收困難。因此,曬太陽不足、長時間室內工作者的風險較高。

3. 咖啡、茶、含磷飲料喝太

過量的咖啡因、汽水會增加鈣的流失。

4. 高鹽飲食

鈉鹽攝取過多會導致鈣從尿液排出。

5. 腸胃吸收不佳

老人、有腸胃疾病者、吃藥物(如某些類固醇)等原因會降低鈣的吸收。

如何聰明補鈣?這些方法有效

1. 食物優先,補充劑用於輔助

高鈣食物如下:

豆腐、豆干、毛豆、牛奶、優格、起司

深綠蔬菜:如芥藍、菠菜、小白菜、芥菜

小魚乾、沙丁魚、芝麻、杏仁

補充劑,成人建議每日約1000–1200mg鈣。美國NIH建議:50歲以上女性與70歲以上男性需達1200mg/日。



吸收小技巧

A.分次攝取比一次大量更好

B.搭配蛋白質與維生素D吸收更佳

2. 補鈣+維生素D=效率提升

維生素D是鈣吸收的關鍵!可透過:曬太陽、吃深海魚(如鮭魚、鯖魚)、蛋黃、芝麻、維他命D補充劑來增加。《The Lancet》研究指出,補充「鈣+維他命D」比單補鈣更能降低骨折的風險。

3. 運動才能把鈣留在骨頭

最有效方式:如負重運動:走路、慢跑、阻力訓練(如用彈力帶、舉啞鈴)、太極、瑜伽等。《JAMA》期刊:阻力+負重訓練能有效提升骨密度。



天然妙方:生活中的補鈣智慧

1.芝麻+小魚乾: 鈣含量高,搭配維他命D食材更佳。

2.豆腐+深綠蔬菜: 中式餐桌的好選擇,易搭配、吸收佳。

3.帶骨小魚優於魚片: 骨頭才是高鈣重點。

4.每天曬太陽10–20分鐘: 手臂、小腿經日照即可幫助維他命D合成。



生活中如何配合?養成骨本的好習慣

1. 每天吃2次高鈣食物,例如:早餐喝牛奶,加上晚餐吃豆腐

 2. 拒絕「偷鈣」食物,少喝汽水,控制咖啡、茶的量

 3. 曬太陽+運動: 每天運動15–30分鐘,每週運動至少3次

4. 少鹽飲食: 減少鈣從尿液流失。

5. 分次補充更有效: 鈣一次吸收有上限,分2–3次最佳。

 6.以下高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如更年期女性、50歲以上、長期久坐者、素食者、少曬太陽族

補鈣常見迷思

1.吃鈣越多越好?研究指出,過量無益,恐會造成結石,適量即可。

2.補鈣只靠乳製品? 其實,豆類、蔬菜、小魚、芝麻也很高鈣,並非只靠乳製品。

3.青年不用補鈣? 不盡然,骨本最好從年輕就開始打底

骨質,像是一筆存款

年輕時努力「存骨本」,老了才能「安心支取」。缺鈣不是一夜造成,而是多年生活習慣的累積。有意識地攝取高鈣食物、運動、曬太陽,就是為自己存下健康的本錢。從今天開始,盡可能地曬太陽,喝豆漿、奶、多吃黑芝麻、深綠蔬菜、堅果類,週週運動,骨骼與健康會悄悄回報你。






推薦閱讀

放鬆是健康的關鍵:身體裡的「油門與煞車」,從壓力模式轉為修復模式,找回自在的力量 

聯合健康保險 2026 年紅藍卡優惠計劃為您提供價值、便捷和多元選擇

2026歐巴馬健保漲價, 不同收入漲幅不一,新年度健保如何選計畫?來看看你的健保價格 

玉山銀行進軍達拉斯,台灣金融新力量串聯美南供應鏈版圖

血管要有彈性,身體才輕鬆

不生病的六大秘密:身心合一的健康智慧














#補鈣 #骨質疏鬆 #維生素D #健康生活 #運動習慣 #深綠蔬菜 #鈣質攝取 #健康 #骨骼保健 #營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