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赤腳接地,與樹共振,靜心感受大地能量,當科學遇見自然的智慧,找回身心平衡
赤腳接地,與樹共振,靜心感受大地能量,當科學遇見自然的智慧,找回身心平衡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從「接地氣」到「接能量」,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了,大地與樹木的能量交流不只是詩意的比喻,而是一種可測量、可感知、能改變身心的自然療法。什麼是「接地氣」?從古老智慧到現代科學古人說「接地氣」,以為只是形容人平易近人、生活踏實,但在現代醫學與物理學的語境中,「接地」(Grounding 或 Earthing)指的是身體直接接觸大地,讓人體的電位與地球電位平衡。在城市化的生活中,我們腳踩的多是水泥、橡膠鞋底、地毯或地板,這些材質阻隔了身體與地球之間的電子交換,使我們失去了與大自然能量的連結。根據《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
2025-11-02 516
不生病的六大秘密:身心合一的健康智慧
不生病的六大秘密:身心合一的健康智慧
從中醫「六不」到現代醫學的科學印證,如何活出長壽與安然(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中醫名師倪海夏曾提出「不生病」的六大秘密,短短十八個字,卻蘊含了東方醫學「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就是: 不貪吃、不性急、不焦慮、不閒著、不生氣、不熬夜。他指出,疾病並非突如其來的敵人,而是提醒身心失衡的訊號,當人能夠調整自己的習性與生活模式,身體自然回到健康的狀態。現代醫學的許多研究,也逐步印證這種「以養代治」的觀點,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與情緒的穩定和諧。以下從中醫與西方研究的不同角度,來看看這六大秘密為何能讓人不生病。不貪吃:節制是最好的藥方
2025-10-26 1936
調養失眠、心火旺、眼睛乾的養生瑰寶
調養失眠、心火旺、眼睛乾的養生瑰寶
從中醫到西醫,讚它具有潤澤的生津益處(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中醫的藥櫥櫃裡,它總是靜靜待著,表面黝黑如炭,卻蘊含著獨特的生津養陰力量,它就是烏梅,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也是醫家口中的“收而不澀”之品。對於那些心火旺盛、夜裡輾轉難眠、牙齦腫痛、眼睛乾澀、口腔潰瘍的人來說,一杯烏梅茶,不僅是潤喉解渴的清涼水,更可能是一種調養身心的療方。一、中醫眼中的烏梅中醫認為烏梅性溫偏涼,味酸澀,歸肝、脾、肺、大腸經。《神農本草經》將烏梅列為上品,稱其“安蛔、止痛、斂肺、止咳、下氣”。它的幾個核心特點是:
2025-10-25 2522
全面延緩老化的科學方法,真正決定青春的,是習慣與心態的長期協奏
全面延緩老化的科學方法,真正決定青春的,是習慣與心態的長期協奏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一、青春的密碼:從「粒線體」開始在我們的每一個細胞裡,都有數百個微小的能量工廠——粒線體(Mitochondria)。它們負責產生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ATP),也是衰老研究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哈佛醫學院抗老化研究權威 David Sinclair 博士 在《Lifespan》一書中指出:「老化不是命運,而是能量系統逐步失衡的結果。」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功能下降,導致能量減少、細胞修復力下降、氧化壓力上升,最終出現皺紋、記憶力退化與代謝變慢。研究發現,透過一些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顯著提升粒線體活性,包括:
2025-10-23 2754
EZTrek油開啟健康新紀元,世界級的重大突破,科學實證的「細胞營養油」助心血管與代謝健康
EZTrek油開啟健康新紀元,世界級的重大突破,科學實證的「細胞營養油」助心血管與代謝健康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長久以來,我們被告誡要「少吃油」,彷彿所有脂肪都是健康的敵人。但一項來自德州的研究發現正在改變這個觀念。麻省理工出身、被譽為「細胞氧氣理論接班人」的 Brian Peskin 教授,耗時多年研究人體細胞膜結構,終於找出關鍵:不是所有油都有害,吃正確的油,反而是細胞呼吸與能量的生命泉源。這項研究成果被命名為 EZTrek油,並獲得休斯頓健康科學碩士、註冊營養師 Paulina Lee 的高度推薦,成為新一代營養界的焦點。EZTrek油是世界級健康科學家 Brian Scott Peskin 教授研究的重大突破。這款油被譽為「細胞的氧氣傳導橋樑」,能協助人體細胞獲得更有效的能量轉化,提升代謝、抗氧化與修復能力。Peskin 教授以電機工程背景進入生命科
2025-10-19 2492
【腸道說話中?】腹脹、放屁、腸胃怪聲響: 正常還是警訊?
【腸道說話中?】腹脹、放屁、腸胃怪聲響: 正常還是警訊?
作者: 謝廷徽 醫學博士你是否曾在安靜的會議室裡,肚子突然「咕嚕咕嚕」演奏起一段交響樂?或是吃完火鍋後肚皮脹得像氣球,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多吃了一隻章魚?甚至坐在沙發上,沒出力卻傳來一聲「噗」,尷尬地望向小孩或寵物,內心吶喊:「不是我放的!」別擔心,你不是孤單一人。這些「聲音」與「氣體」,其實是我們腸胃的日常語言。但什麼時候是正常生理現象?什麼時候可能暗藏健康危機?今天就來用輕鬆的方式,好好聊聊這些「腸道的低語」。肚子在唱歌?腸鳴音的真相
2025-10-18 2521
休斯頓週末兩天微旅行:五個療癒秘境,在自然懷抱中,讓身心尋回平衡
休斯頓週末兩天微旅行:五個療癒秘境,在自然懷抱中,讓身心尋回平衡
(美南新聞記者韋霓報導)當壓力、焦慮與疲憊在日常生活中不時出現,「自然」就是最好的療癒處方。醫學研究顯示,接觸綠地與水域能顯著降低皮質醇水平、增強免疫力,甚至改善心血管健康。這次,我們精選五個距離休士頓3小時左右的自然秘境,讓你在週末兩天,獲得深度放鬆。1. 湖泊森林的療癒 —— Martin Dies Jr. State Park位於東德州,距離
2025-10-16 2927
科學開啟的健康革命:EZTrek油的誕生,Peskin 教授研究成果受全球營養界推崇
科學開啟的健康革命:EZTrek油的誕生,Peskin 教授研究成果受全球營養界推崇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在健康講座、診所與營養論壇中,一個名字正悄悄被頻繁提起——EZTrek油。它不是流行補充品,而是一場源自科學的營養革命。創始人 Brian Scott Peskin 教授以工程師的邏輯與科學家的洞察,將諾貝爾級的研究轉化為日常健康方案。他證明:真正滋養身體的油,能恢復細胞的「呼吸力」。如今,這項突破已獲休斯頓健康科學碩士、註冊與持照營養師 Paulina Lee(MSHS, RD, LD) 推薦,成為眾多臨床專家與健康實踐者信賴的新選擇。從麻省理工到生命系統工程:Peskin
2025-10-15 2319
記憶力狂掉?已有「手機失智門診」,生活中建立這些健康習慣,別讓大腦過載
記憶力狂掉?已有「手機失智門診」,生活中建立這些健康習慣,別讓大腦過載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東京的「金町站前腦神經內科」,每天都有大約十位病患前來求診,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掛號的患者多半不是銀髮族,而是30、40歲的年輕人。他們焦慮地告訴醫師:「最近記憶力狂掉」、「交代的工作轉眼就忘」、「甚至連漢字都寫不出來,好像退回小學生程度」。這股「失智化年輕潮」正在引起日本醫界的關注。院長內野勝行醫師直言:這不是單純的過勞或壓力,而是「手機過度使用」帶來的副作用。大腦變「垃圾房間」:演算法掩埋了你的記憶內野醫師用了一個生動比喻:過度滑手機,大腦就像一間堆滿垃圾的房間。當訊息、影像、短影音如潮水般湧入,腦中的神經網路便被碎片化、佔據記憶空間。「想找的東西明明還在,但全被演算法推送的資訊掩埋。你以為自己
2025-10-14 2196
飲食對了能防曬:彩虹餐抗光老化
飲食對了能防曬:彩虹餐抗光老化
科學證實天然的防護力,讓皮膚更亮麗(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陽光的洗禮,很多時候也忽略了紫外線帶來的長期影響。短暫的曬黑或曬紅,也許很快就消退,但在皮膚深層,紫外線早已悄悄累積傷害。這在醫學上稱之為「光老化」(photoaging),是由紫外線引發的慢性皮膚損傷,會導致膠原蛋白斷裂、皮膚失去彈性、細紋與皺紋提早出現,甚至增加色斑、曬斑與皮膚癌風險。傳統觀念裡,防曬重點在於外用防曬霜與遮蔽物,但近年的科學研究指出,從「吃」開始也能增強皮膚的天然防護力。尤其是多彩繽紛
2025-10-12 1706
不只能補腦,它更是腸道界的「超級英雄」,最新研究揭示:可改變發炎與癌症風險
不只能補腦,它更是腸道界的「超級英雄」,最新研究揭示:可改變發炎與癌症風險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大部分人都知道「核桃補腦」,因為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與抗氧化物質。然而,最新研究告訴我們,核桃的價值遠遠超乎一般的認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一項臨床試驗近日登上營養醫學的國際舞台,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僅僅吃56克核桃(大約一把半),持續三週後,受試者體內竟然產生了一種名為「尿石素A(Urolithin A)」的物質。這並非「尿味」,而是經過腸道菌群代謝核桃中的鞣花單寧(ellagitannins)所生成的代謝物,科學家已經確認它具有抗發炎、抗癌、甚至延緩細胞老化的潛在效果。這項發現,讓核桃搖身一變,成為腸道界的「超級英雄」。研究重點:核桃如何改變發炎指標?
2025-10-09 1909
女性階段式養生,活出每個階段的光彩
女性階段式養生,活出每個階段的光彩
科學與中醫雙觀點帶妳看見老得慢的秘密(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女性的一生,是一場與身體深度共鳴的旅程。從青春萌芽、荷爾蒙高峰,到更年轉折與熟年安然,身體不斷傳遞訊息,提醒我們要更懂得傾聽、調養與接納自己。中醫《黃帝內經》早有記載:「女子以七為節」,指出女性每七年會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從月經初現到更年停經,皆與「陰血」與「氣」的盛衰有關。西方醫學則從荷爾蒙角度闡釋這些階段的身心變化:雌激素、黃體素與褪黑激素的起伏,不僅影響情緒與睡眠,也左右骨骼、皮膚與代謝健康。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女性若能依據生理階段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可延緩細胞老化速
2025-10-08 1685
秋日黃金花海:休斯頓周邊野菊秘境
秋日黃金花海:休斯頓周邊野菊秘境
讓身心在花叢與自然裡重啟能量(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當秋風吹起,休斯頓的郊區路邊、草地與保護區開始染上點點黃金。這不是人工打造的園藝景觀,而是德州秋天最獨特的禮物——野菊花與秋季野花盛開。它們在城市周邊的自然角落恣意綻放,提醒我們,即使在鋼筋水泥的生活裡,大自然依然有它的節奏與療癒力量。科學研究顯示,親近自然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改善睡眠,並讓免疫力增強。而德州秋季的野花之旅,不僅是視覺享受,更是讓心靈休養生息的「自然處方」。
2025-10-04 2306
黑豆的養生智慧,中醫強調「滋陰補腎」,科學驗證黑豆營養價值,5道食譜教你吃出健康
黑豆的養生智慧,中醫強調「滋陰補腎」,科學驗證黑豆營養價值,5道食譜教你吃出健康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秋天來到,暑氣漸退,天氣由熱轉涼,人體陽氣逐漸收斂,陰氣漸長。中醫認為,這正是調養身體、為秋冬儲備能量的關鍵時節。此時最適合的食材之一,就是有「腎之谷」美稱的黑豆。為何秋天要吃黑豆?在中醫理論中,黑色入腎,五色對應五臟,黑豆最能補腎益精、健脾養血。秋天開始,人體陰陽交替,「腎」的功能需得到滋養,以穩固根本,抵禦即將到來的寒氣。黑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有「補腎強身、利水消腫、明目烏髮」等作用。《本草綱目》記載:「黑豆,性味甘平,入腎經,主
2025-10-02 2672
壓力為什麼讓血糖失控?重要研究 揭開肥胖與糖尿病的隱藏連結
壓力為什麼讓血糖失控?重要研究 揭開肥胖與糖尿病的隱藏連結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2025年著名的《Nature》一篇研究發現:壓力不只是情緒問題,它直接左右血糖與代謝
2025-10-01 2280
史丹佛長壽中心與最新研究揭示的延壽密碼,長壽不是夢:從日常生活開始的實踐之道
史丹佛長壽中心與最新研究揭示的延壽密碼,長壽不是夢:從日常生活開始的實踐之道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長壽,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全球平均壽命顯著提升,但「長壽」並不僅僅是年齡的延長,更重要的是「健康長壽」──如何活得久,也活得好。近年來,史丹佛長壽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及多個國際研究機構提出一系列關於長壽的科學建議,強調飲食、運動、心理健康和社會連結的整合,才是決定壽命與生活品質的核心因素。那麼,想要長壽,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行?一、史丹佛長壽中心的三大建議史丹佛長壽中心於《The New Map of L
2025-09-30 2669
排濁養生:讓身體輕盈,氣血暢通的智慧,中醫觀點下的排濁之道:全面調和身心
排濁養生:讓身體輕盈,氣血暢通的智慧,中醫觀點下的排濁之道:全面調和身心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覺得自己「總是累」、「身體沉重」、「臉色暗沉」、「氣不順」,甚至容易便秘、痰多或胸悶。這些表現,在中醫來看,多半與體內積聚的「濁」有關。所謂「濁」,是指身體無法順利代謝、排出的多餘之氣、水分、痰液、瘀血與毒素。中醫的「排濁養生」,就是透過飲食調理、運動舒展、情志安和等方法,幫助身體去除不必要的負擔,讓氣血運行通暢、正氣充盈。那麼,排濁到底應該注意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落實呢?什麼是「濁」?中醫對濁的分類在中醫理論中,「濁」並非單一概念,而是身體失衡後不同形態的累積:痰濁
2025-09-28 2961
睡不好、肚子脹、情緒不穩?壓力正偷走你的健康,身心同步的調理術助你「壓力退場」
睡不好、肚子脹、情緒不穩?壓力正偷走你的健康,身心同步的調理術助你「壓力退場」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現代人哪個沒壓力?上班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還有那種說不出口的「內在壓力」,讓你白天累、晚上睡不好、情緒一點就爆,腸胃也天天在抗議。你以為「撐過去就好了」?其實,身體早就在用一連串症狀提醒你:「快撐不住了。」本文結合中西醫觀點、研究支持、與簡單可行的調理方式,幫助你在高壓生活中找回身心平衡。壓力可能帶來哪些「隱形傷害」?你可能
2025-09-27 2843
周启诚牙医专栏60-什么是牙贴面?哪些人需要?
周启诚牙医专栏60-什么是牙贴面?哪些人需要?
對于那些希望改善笑容外觀的人來說,牙貼面(也稱爲美容貼面)是最受歡迎的選擇之一。令我驚訝的是,很多人並不了解牙貼面,經常將其與牙冠,甚至有時與複合填充物混淆。由于這種混淆比我預想的更常見(尤其是在我的診所),我特意抽出時間撰寫了今天的文章,探討牙貼面。因此,我的目標是闡明這個主題,並希望能夠解答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存在的一些困惑。 簡而言之,牙貼面適用于那些希望改善天然牙齒美觀的患者。當然,牙冠或複合填充物(與牙色填充物相同的材料)也可以實現這一點,但與其他選擇相比,牙貼面只需極少的牙齒准備即可達到最佳的美觀效果。使用牙貼面時,只需從牙齒正面去除非常薄的牙組織部分,然後用永久粘合(或膠合)在牙齒上的牙貼面替換這部分牙組織。
2025-09-26 1823
手腳不如以前有力? 小心肌少症悄悄找上門,對的飲食加運動,守住肌肉、延緩老化
手腳不如以前有力? 小心肌少症悄悄找上門,對的飲食加運動,守住肌肉、延緩老化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你有沒有發現,隨著年紀增加,手腳好像不如以前有力了?提重物容易累,走路速度也慢了下來?這可能不是「只是老了」,而是現代醫學非常重視的問題:肌少症。肌少症就是隨著年齡,肌肉慢慢流失,力量下降。最直接的影響是「走不快、提不起」,長遠來說,會增加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風險。根據《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2021 年的一項全球分析,超過 50 歲的成年人,每十年會流失 3%–8% 的肌肉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怎麼一不小心就提不起東西、走路變慢」。醫學界把這種情況稱為肌少症(Sarcopenia)。肌肉減少不只影響體態,更會增加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風險。但好消息是:研究已經證實,透過飲食與運動,完全可以預防和延緩!
2025-09-25 3463
血糖不穩定怎辦?九大飲食策略幫助你,控制飯後血糖,提升代謝,重啟好能量
血糖不穩定怎辦?九大飲食策略幫助你,控制飯後血糖,提升代謝,重啟好能量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現代社會,許多人明明三餐正常,卻總是感覺疲倦、腦袋昏沉、甚至伴隨體重增加與慢性發炎。醫學研究指出,這些狀況往往與「血糖不穩定」有關。血糖曲線一旦長期忽高忽低,不僅會消耗能量,更會讓細胞陷入壓力狀態,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長期下來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各式慢性病。史丹佛大學醫師 Casey Means 在《Good En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一書中,提出「九大飲食策略」,幫助我們穩定飯後血糖、減輕代謝負擔,重新啟動身體的好能量。了解為什麼血糖會不穩定?
2025-09-24 4207
【腸道風雲】嘴巴臭不是嘴的錯?從腸胃看「口臭」真相!
【腸道風雲】嘴巴臭不是嘴的錯?從腸胃看「口臭」真相!
(美南健康專欄)   作者: 謝廷徽 醫學博士你是否曾在與朋友聊天時,對方突然默默後退半步?或是家人總是「善意提醒」你該多喝水、吃口香糖?如果你常常有這些狀況,很可能就是「口臭」找上門了。但別以為口臭只是吃了大蒜或沒刷牙這麼簡單,它其實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警訊,尤其是與腸胃系統息息相關!你聞不到,但別人很有感!口臭在醫學上叫做口氣異味(halitosis),依來
2025-09-23 3806
外賣盛行的年代,塑膠微粒如何傷肝?分享四種科學證明的有效防護方法
外賣盛行的年代,塑膠微粒如何傷肝?分享四種科學證明的有效防護方法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這個外賣盛行、便利至上的時代,塑膠早已滲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一次性餐盒、外帶咖啡杯、寶特瓶飲料、食品保鮮膜……幾乎無處不在。問題在於,這些塑膠不會隨著消費而消失,它們在環境中逐漸分解成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與更細小的奈米塑膠顆粒(nanoplastics),進入空氣、水源、食物鏈,最終被人體攝入。近年來,國際權威期刊如《Nature》、《Science》與《The Lancet》陸續刊登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已被檢測出存在於人體的血液、肺臟、胎盤、甚至心臟與肝臟組織。這意味著塑膠微粒不再只是「環境問題」,而是赤裸裸的健康隱憂。肝臟:塑膠微粒攻擊的「第一道受害者」
2025-09-21 4983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大腦訊號亂掉」才是幕後黑手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大腦訊號亂掉」才是幕後黑手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當我們談到「糖尿病」,腦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血糖計上的數字:過高、波動、紅色警示。然而,近年的醫學研究卻提醒我們:糖尿病真正的開端,可能不是血液,而是「大腦」出問題。在血糖飆升之前,大腦裡的神經傳導物質早已默默失衡,悄悄影響情緒、食慾、壓力反應,甚至記憶力,最後才讓血糖全面失控。大腦比血糖更早出狀況傳統觀念以為「血糖升高」才是警訊,但研究指出,在「前糖尿病階段」大腦已開始變調。《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常在血糖異常前,就出現認知功能下降與情緒障礙的徵兆。
2025-09-20 5021
放鬆! 休士頓週末兩天輕旅行,3小時內的自然療癒景點,為身心充電
放鬆! 休士頓週末兩天輕旅行,3小時內的自然療癒景點,為身心充電
(美南新聞記者韋霓報導)在節奏快速的都市生活裡,許多人渴望抽身幾日,投入大自然懷抱,重拾心靈的寧靜。對休斯頓居民而言,其實不必遠行,只要驅車三小時內,就能抵達幾處充滿湖光山色、森林清風的療癒之地。無論是搭帳篷露營,還是入住湖畔旅館,這些近郊景點都能帶來放鬆、休閒與「充電」的機會。一、康羅湖(Lake Conroe):近在咫尺的水上樂園位於休斯頓北方約一小時車程的康羅湖,是最受歡迎的短途旅行地點之一。湖面遼闊,碧波蕩漾,周邊有多處度假村與露營地,適合全家大小。
2025-09-17 6667
他42歲被醫生宣判將死,卻走出新路,活到84歲。《聖多納釋放法》:放下的力量,帶來健康與自由
他42歲被醫生宣判將死,卻走出新路,活到84歲。《聖多納釋放法》:放下的力量,帶來健康與自由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壓力不斷堆積的時代:焦慮、失眠、憂鬱、擔心等持續出現。許多人在外在的成功、金錢、事業、或人際關係中碰壁,而導致身心病痛纏繞累積。但,一位名叫 Lester Levenson 的美國人,卻在42歲瀕死的邊緣,發現了一條全新的路徑,三個月後恢復健康,甚至活到84歲,讓所有醫生都不敢置信。他的經驗,後來被學生寫成了《聖多納釋放法》(The Sedona Method)一書,啟發全球無數人。人們才了解,原來釋放負面情緒,居然可以修復身體,病痛會消失,回復到原有的健康。
2025-09-16 8033
家庭旅行新哲學:精省預算,放大幸福!  教你聰明玩,創造無價的家庭幸福回憶
家庭旅行新哲學:精省預算,放大幸福! 教你聰明玩,創造無價的家庭幸福回憶
健康家庭系列(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對於許多家庭而言,每年最期待的莫過於一趟難忘的旅行。然而,從機票、住宿、餐飲到活動,每一筆開銷都讓預算數字不斷攀升,讓許多父母望而卻步。有人常誤以為,一趟「好」的旅行必須伴隨著奢華的飯店、精緻的料理,以及各種昂貴的付費行程。這種思維不僅增加了經濟負擔,也讓我們忽略了旅行的真正價值是創造與家人之間共同的珍貴回憶。這篇報導將為您帶來一些新觀念,證明一趟高享受的家庭旅行,並非取決於口袋裡的錢有多少,而是取決於你如何規劃與體驗。內容將深入探討如何跳脫傳統思維,用更聰明、更有創意的方式,讓每一次的家庭出遊都成為一次低預算、高價值的幸福旅程。
2025-09-11 5348
告別3C焦慮,父母必學5招數位育兒心法
告別3C焦慮,父母必學5招數位育兒心法
健康家庭系列3C非洪水猛獸,而是需要智慧駕馭的工具(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我們的生活被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全面包圍的今天,3C產品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孩子們學習、社交和娛樂的必要媒介。然而,看著孩子們沉迷於螢幕中的虛擬世界,許多父母感到焦慮與無力,擔心螢幕藍光傷害視力、憂慮他們社交能力退化、更恐懼網路世界的潛在危險。「禁止」似乎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案,但完全剝奪孩子接觸數位世界的機會,無異於讓他們與時代脫節。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研究,比起一味地限制,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如何「智慧地」使用這些工具。這場數位育兒的
2025-09-10 4633
告別「久坐危害」,重啟你的健康密碼
告別「久坐危害」,重啟你的健康密碼
專家教你聰明動一動,工作效率提升!(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辦公室工作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然而,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卻可能悄悄地成為危害健康的隱形因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缺乏身體活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曾發表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每天久坐超過六小時的人,其死亡風險比每天久坐少於三小時的人高出近兩成。久坐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新陳代謝變慢,更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萎縮、肩頸痠痛、腰椎不適,甚至是情緒低落與專注力下降。然而,許多上班族總抱怨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運動。難道我們只能在健康與工作之間做出取捨嗎?並不是如此!我們不需要一小
2025-09-09 5278
骨質疏鬆怎麼預防?鎂是骨骼的「守門員」,從飲食、運動到檢測的全方位行動
骨質疏鬆怎麼預防?鎂是骨骼的「守門員」,從飲食、運動到檢測的全方位行動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骨質疏鬆不是「老了才要擔心」的事,而是從年輕就該建立的長期習慣。除了大家熟悉的鈣與維生素D,容易被忽略、卻關鍵的角色其實是「鎂」。鎂參與超過300項的體內反應,影響副甲狀腺素與活性維生素D、調節鈣和鉀的跨膜運輸,並直接參與骨生成與骨代謝,可說是鈣進出與骨代謝的「守門員」。許多研究亦發現:較高的鎂攝取與較高的髖部、股骨頸骨密度(BMD)呈正相關,雖對骨折風險的證據仍有限,但方向一致值得重視。
2025-09-07 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