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髮絲變少,它正在求救:要好好照顧自己
髮量,是身體在對你說的悄悄話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朋友說:「最近洗頭、吹頭髮時,掉好大一把,連髮縫都變寬了,我是不是要禿頭了?」這樣的焦慮,你是否也曾在浴室裡默默上演?多數人以為掉頭髮是頭皮或髮質的問題,但其實,髮量是全身健康最敏感、最誠實的指標之一。當毛髮不再生長、髮絲逐漸變細,往往不是單純美容問題,而是身體在提醒:我累了,請停一停。
掉髮多,是身體累了的訊號
2025 年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的一篇臨床實踐研究指出:女性型落髮(Female-pattern hair loss, FPHL)與荷爾蒙、壓力、睡眠、飲食與營養密切相關。
研究提醒我們,毛囊具有荷爾蒙接受器,會受到雌激素、雄性激素、芳香化酶(aromatase)等調控。
當身體失衡,毛囊就會受到影響,進入「微型化」(miniaturization): 毛囊萎縮 → 髮絲變細 → 髮量變少
也就是說,看起來是掉頭髮,其實是生活出了問題。

掉頭髮的背後,有身體想傳達的訊息
1.壓力,是毛囊的最大敵人
長期焦慮、睡眠不足、忙到忘了吃飯,會使皮質醇(cortisol)升高。
皮質醇過多→干擾雌激素代謝→芳香化酶活性下降
→毛囊更容易受雄性激素影響
→髮絲變幼、變稀疏
這時的髮量下降,不是天生髮質差,而是生活壓力太大。
2.吃得太清淡,毛囊會進入休止期
很多人為了減重,一天只吃沙拉、水果。卻不知道毛囊需要蛋白質、鐵、鋅、維生素 D、Omega-3 才能正常生長。缺乏這些營養,會導致毛囊提早休眠,造成髮絲稀疏、容易掉落。大量掉頭髮,往往是身體營養不足的警告。
3.睡不好,髮絲就長不好
毛囊也是「晚上修復」。熬夜會干擾褪黑激素與雌激素節律,影響毛囊再生。夜不成眠會讓毛囊一直得不到修復,因而進入衰退
4.更年期,不代表一定掉髮
更年期後,芳香化酶活性本來就會下降,但並不代表注定禿頭。在醫師指導下補充:大豆異黃酮、維生素 D、Omega-3等,都有助重建荷爾蒙生長環境。重點不是逆齡,而是平衡。
生活,就是最好的護髮療法
1.從今晚開始,早點睡
最晚 23:00 前就寢,恢復荷爾蒙節奏,毛囊夜間修復效果更好。好好睡,是養髮最療癒的方式。
2.應均衡攝取營養
建議每餐要有:優質蛋白(例如魚、蛋、豆腐)、健康油脂(例如橄欖油、堅果)、深綠蔬菜、適量水果。千萬不要只吃葉菜類,毛囊缺蛋白質會休止,毛囊缺鐵則易脫落,缺鋅將造成生長停滯

3.讓壓力有出口
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小時」:放鬆的散散步、做瑜珈、寫字、聽音樂、種花、畫畫、看書等,讓腦袋安靜,毛囊就有空間呼吸。情緒放鬆,是最好的補品。
4.溫柔地按摩頭皮
輕按頭皮可改善循環,讓毛囊得到營養,讓頭髮生長更旺,每天 3–5 分鐘即可。
5.適度曬太陽也有幫助
每天曬10–20 分鐘太陽,能是早晨最好,其他時間亦可,能促進維生素 D,調節荷爾蒙,進而支持毛囊健康。

頭髮,是身體最誠實的健康指標
當你發現自己:髮縫變寬、髮絲變細、頭髮乾枯無光、吹風就掉一堆時,請不要只擔心「變醜」,更要問自己:我是不是太累了?我最近有睡好嗎?我吃得太少嗎?我是不是很久沒有放鬆?
掉髮,不是對外界的求救,而是對自己的提醒。
請你照顧好自己,毛囊才會留下來陪你。
與內在和諧相處,毛囊才安心
頭髮像是身體的風向,風向不對,就要調整生活。掉髮背後藏著壓力、睡眠、荷爾蒙、營養的糾結;不是一瓶洗髮精就能解決。真正的護髮,不是追求濃密,而是重新找回身體與心的平衡。願你聽見髮絲的聲音,溫柔照顧身體。當身體安心了,毛髮便會長回來。
推薦閱讀
放鬆是健康的關鍵:身體裡的「油門與煞車」,從壓力模式轉為修復模式,找回自在的力量
聯合健康保險 2026 年紅藍卡優惠計劃為您提供價值、便捷和多元選擇
2026歐巴馬健保漲價, 不同收入漲幅不一,新年度健保如何選計畫?來看看你的健保價格
EZTrek油開啟健康新紀元,世界級的重大突破,科學實證的「細胞營養油」助心血管與代謝健康
便利飲食背後的健康陷阱,一日三餐都吃「超加工食品」?
放鬆! 休士頓週末兩天輕旅行,3小時內的自然療癒景點,為身心充電







#掉髮 #女性落髮 #荷爾蒙健康 #NEJM #毛囊保養 #睡眠修復 #壓力管理 #健康飲食 #均衡營養 #自我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