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化身“数字堡垒”,强化安保应对DeepSeek技术抄袭风波

【美南新闻泉深】在人工智能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之际,全球领先的AI公司OpenAI近日将其办公环境升级为“数字堡垒”,并实施了一系列严密的安全措施。这些变革始于对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涉嫌“蒸馏式”抄袭其核心技术的指控,事件发生于今年一月,引发OpenAI全面强化内部防御机制。
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总部现已实施堪比间谍小说般的高强度安全制度。员工需通过指纹识别才能进入特定区域,关键算法被隔离储存在与互联网完全断开的计算机上,所有外部网络连接均须经过明确批准,遵循“默认拒绝”(deny-by-default)政策。
公司还引入了被称为“信息帐篷”(information tenting)的保密机制,即仅有少数经过特别授权的员工可访问正在开发中的算法与产品信息。例如,在研发OpenAI新一代推理模型“o1”期间,仅限少数预审成员可以在办公室内提及该项目。
除数字防护外,OpenAI在物理安全层面也大幅升级。其数据中心已采取加固防御措施,并新聘网络安全专家全天候监控潜在威胁。
业内分析指出,这些措施背后的动因不仅是防范海外技术盗窃,也折射出对内部信息泄露的担忧。近几个月来,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私人言论频繁被外泄,业内同行之间高薪挖角日趋激烈,也使技术核心人员流动成为潜在风险。
此次对DeepSeek的指控被视为OpenAI强化安全政策的直接导火索。尽管公司早在DeepSeek发布其AI模型前便已着手限制数据访问权限,但这一事件促使OpenAI将内部审查和技术防护进一步加速升级。
业界普遍认为,OpenAI此举不仅是出于自身防护需要,更揭示出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日趋“冷战化”的趋势。随着AI技术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以往开放合作、论文共享的风气正在让位于“军事级保密”,硅谷的AI实验室逐渐转变为具有国防承包商或情报机构色彩的技术堡垒。
OpenAI的反应既体现了技术价值的迅猛提升,也反映出当前全球AI生态中高度不信任与资源争夺日益加剧的现实。在技术突破频仍与安全隐忧交织之下,AI企业正迈入一个“数字冷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