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南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風雅集 張志誠教授主講「影后林黛與那個年代」
(休士頓/ 秦鴻鈞報導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 。就拿講座來講。單是大專校聯會風雅集自去年七月至今,就辦了100場Zoom meeting(線上會議),實力驚人! 尤以上周六(6月19日)辦的由張志誠教授主講的「影后林黛與那個年代」,將五0年代起的明星、電影、人物、文化、歷史,介紹的詳實精采,使我們彷彿又重回那個電視剛開播,沒有電玩手機和互聯網,電影是一般人主要消遣娛樂,張志誠教授以林黛與電影為軸,追憶繁華與蒼涼,美麗與哀愁,迴轉時光人文,緬懷那個年代的流水年華,張教授在演講中也連結中國近代史相關人物與軼事,本刊限於篇幅,僅能略述一,二。
台灣的電影史幾個重要的里程碑:1949 年,張徹導演的“阿里山風雲”是戰後第一部在台拍攝的國語電影,取景角度太魯閣,主題曲“高山青”由鄧禹平作詞,張徹作曲,流傳至今。1949年台灣省政府成立台灣製片廠,“西施”“吳鳳”是代表作;1950年國防部成立中製(“揚子江風雲”,”緹縈“是代表作),1954年國民黨成立中央電影公司(”養鴨人家“,”家在台北“)成為三大公營電影公司。1955年戲團拍攝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齣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共拍攝了2000部台語片,現存拷貝不到十分之一。1967年胡金銓拍攝“龍門客棧”大受歡迎,榮獲第6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另外,歐美電影與西洋流行歌曲廣受文青歡迎。
當時台灣電影概況:1963年中影開始走健康寫實路線,1964年推出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蚵女”,1965年“養鴨人家”,導演李行刻畫了家庭親情,同年也拍了第一部搬上銀幕的瓊瑤作品“婉君表妹”。1963年李翰祥在台成立最大的民營电影公司「國聯影業」,拍攝了“七仙女”,“西施”,“狀元及第”等賣座影片後,開始瓊瑤系列“幾度夕陽紅”等片。1967年聯邦電影創業片“龍門客棧”,創票房紀錄開啟了武俠片熱潮。1969年再推出同樣以明朝為背景的“俠女”。1970年白景瑞的「大衆電影」拍了”再見阿郎“。這段期間台灣影壇由健康寫實的庶民影片,愛情文藝斤,與新派武俠電影組成,出產數量超過日本。
香港電影概況:兩條發展主綫:粵語片與國語片。1950-1970以國語片為主,1970年中期以後,回復粵語電影與流行歌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風靡港、台、東南亞,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那時以「邵氏兄弟」與「國際電影懋業公司」(電懋,後改稱國泰)兩雄相爭,1964年「電懋」陸運濤來台參加亞洲影展,在台中飛機失事,此後由邵氏獨霸多年。當時的代表作電影:
-1959– 江山美人( 李翰祥 )
-1962– 不了情(陶秦 )
-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李翰祥 )
-1966– 大醉俠 (胡金銓 )
-1967 - 獨臂刀 (張徹 )
1964年亞洲影展:亞洲影展於1954年在東京第一次舉辦,1984年起更名為亞太影展。1964年第一次由台北主辦,6月15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當天晚上在中華體育館舉辦亞洲群星會,壓軸戲是凌波演唱“遠山含笑”。6月19日閉幕頒獎,最佳影片“蚵女”,影后凌波(花木蘭),影帝申榮均(紅巾特攻隊),最佳導演申相玉(紅巾特攻隊)。6月20日「電懋公司」陸運濤夫婦由省新聞處處長吳紹璲夫婦和台製廠廠長龍芳等陪同去台中參觀故宮,當天傍晚回台北途中飛機失事,此後由邵氏一枝獨秀。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陸運濤(1915-1964)是新馬首富錫礦大王陸佑之子,劍橋畢業,喜歡鳥類生態攝影與藝術。1945年返回新加坡後增加了40多家電影院,1955年擴充到電影製作及發行。雇用了張愛玲、宋淇、姚克為編劇,陶秦、岳楓為導演,仿效好萊塢製片方式,旗下有林黛、樂蒂、李湄、林翠、葛蘭、葉楓、張揚、陳厚、雷震、丁皓等明星。並成立演員訓練班,發行“國際電影”雜誌。
1956年成立電懋,1957年首部片“金蓮花”,女主角林黛獲得亞洲影后。
1961年,“星星、月亮、太陽”獲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尤敏獲得金馬影后。
改組國泰後于1971年製片部門賣給嘉禾。
著名作家張愛玲曾為電懋編劇,如1957年第一部戲“情場如戰場”從英國劇本改編,岳楓導演,林黛主演。1963年”小兒女“;1964年”南北喜相逢“改編自英國戲劇。
邵氏公司
1958年由邵逸夫(Run Run Shaw 1907-2014 )由新加坡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前身是1926年上海的“天一影片”。
口號“邵氏出品,並屬佳片”,成立南國電影訓練班。
邵氏走商業路線,以通俗娛樂為主,票房掛帥,30年間共拍了超過1000部電影。
當年四大導演:李翰祥、張徹、楚原、胡金銓。
風華絕黛 - 從影后林黛談起
林黛(12/26/1934-7/17/1964),原名程月如,廣西賓陽人,父親程思遠,母親蔣秀華,出生後程即到義大利留學,父母1940 年離異。
她是有史以來唯一一位四屆亞洲影后,一生主要作品43部電影。
廣西桂林中山紀念小學(與白先道同班),重慶市立小學,南京匯文女中,桂林德智高中,廣西藝校,香港新亞書院肄業。
1951年長城電影袁仰安依她的英文名Linda 取藝名林黛。
1952年改入永華影業,拍處女作“翠翠”,該片依據1934年沈從文名作“邊城”改編,導演嚴俊,副導李翰祥。
1953年起為電懋,邵氏拍戲,多次打破賣座紀錄。
林黛是有史以來唯一四屆亞洲影展影展影后:
1957年“金蓮花”電懋出品,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位亞洲影后。岳楓導演,電懋出品。
1958年“貂蟬 ” ,李翰祥導演,邵氏出品。
1961年“千嬌百媚”,陶秦導演,邵氏出品。
1962年“ 不了情”,陶秦導演,邵氏出品,林黛、關山主演。顧媚演唱主題曲。
1966年獲亞洲影展特別紀念獎“藍與黑”。該片獲第13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林黛(1934-1964)其他名作:
-1959年 “江山美人 ”
-1961 年”燕子盜“
-1964年”王昭君 “
-1964年“妲己 ”
林黛於1958年赴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戲劇,每周末到李宗仁家做客,在美國遇見南京時舊識龍繩勛,兩人1961年2月12日在九龍玫瑰堂結婚,赴日本度蜜月,婚後住在香港九龍加多利山道(Kadoorie Avenue )山景大廈(Hillview )五樓。1963年生子龍宗翰。
林黛於1964年自殺身亡。原因很單純,因為工作上被導演駡了,她覺得29歲的自己老了。又因為保姆阿姨給她氣受,她要丈夫龍繩勛把她辭退,為龍拒絕。故吃安眠藥自殺,嚇她先生。想必先生回來會將她送醫救治。沒想到龍繩勛當晚在外與朋友喝酒,喝醉了。回家發現房門鎖了,倒地就睡。第二天才打開房門,林黛已魂歸離恨天。她在事前已寫下遺書“ 萬一你真的想救我的話,請千萬不要送我到公家醫院去,因為那樣全香港的報紙都會當笑話一樣的登了!只能找一個私人醫生,謝謝你”所有版權遺產捐給程思遠肝病基金會。
龍繩勛終生未再娶,獨居在二人居處。一切擺放完全不動,留著對愛妻永恆的回憶,直到43年後(2007年 )去世。
林黛(1934-1964)未完成遺作
1965年” 寶蓮燈“— 未拍完的遺作,由桂林中山小學同班好友杜蝶做替身。
導演吳思遠說“香港沒有林黛熱,因為從來沒有冷過”。1994年11月15日,香港發行第一套香港影星郵票,林黛不僅是唯一一位女星,更是銀幕上永遠長存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