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美華文藝季/ 秋季講座系列 夏祖焯教授主講「春蠶- 越界寫作」(上)
(休士頓/秦鴻鈞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夏祖焯教授自今年9月18日在2021 美華文藝季系列講座發表「美國小說中的悲劇、疏離、叛逆及浪漫」後,又於上上周六(11月27日)主講「春蠶-越界寫作」,以一位學理工的博士出身的作家,介紹(1)海外華文作家,(二)投稿園地,不中如何 ,(三 )文學的四大文體(小說、詩、散文、戲劇)(四)各文體寫作技巧,(五)個人寫作經驗。演講當天,也正值夏教授八十歲生日,主辦單位在演講前播放一分鐘的短片,在生日快樂的樂聲中,呈現夏教授個人80年過程中的照片。
夏教授出身文學世家,是著名作家何凡、林海音的長公子。是我國唯一工程博士教授外國文學課程。他的長篇小說《 夏獵 》(聯合文學出版社)得到1984年「國家文藝獎」,2006年又以跨文學與科技雙領域榮獲美洲工程師學會「科技與人文獎」。評論有言他的小說強烈的表現出男性的性感及感性。他對寫作的分析及建議對你會有立竿見影之效。
海外華文作家
因為當天的聽眾多為海外華人作家,故先講此部份:外國海外作家:Albert Camus卡謬:其代表作「異鄉人」、「印度之旅」。
Ernest Hemingway 海明威10部長篇小說,只有一部在美國國內。這些都是以英法美本國文字書寫國人在外國,背景是海外。法國人非洲文字,西班牙的拉丁美洲文學屬「殖民地文學」,有優越感。
· James Joyce喬哀思不算海外作家,因Ulysses及Dubliner都還是寫本國愛爾蘭及Irish。
· 日本井上靖不算,「敦煌」「樓蘭」「蒼狼」寫外國人,非日本人,也不在海外寫。
· 白先勇、夏烈不算海外華文作品。「台北人」、夏烈的「夏獵」,均為在美國寫台北人。
· 落地生根的ABC文學,不算海外海文文學(即華裔文學,如譚恩美的「喜福居」及湯婷婷的「女勇士」),也非有優越感的殖民地文學。
· 海外華文文學定義= 以華文寫作的「移民文學」。海外華文文學有非主流的被壓迫感(無優越咸)及對故國的懷念感。
東南亞華人文學則有優越感(李永平的「拉子婦」)。
· 移民文學以美國為主,歐洲華文作家多在餐館打工糊口,東南亞以馬華為主(我的助教),香港文學不發達,但電影發達。
· 海外華文文學是中國文化的分支?是Marginal Man的邊緣文學?還是有特殊性、獨樹一幟的華文文學?不是落地生根,也不是落葉歸根。
· 北美海外華文文學1950年代之前鳳毛鱗角,然後於梨華、吉錚、敏學等小說作家,深受台灣重視及歡迎。因那時美台交往少,沒有來回跑的人。現在交通發達,美國不稀奇了。
· 大陸的移民文學要到1990年代才成型。因改革開放是1980年代。大陸80年代有「海外華文文學的比較文學會議」。
· 美國無國定語言,但英文創作才算美國作品,哈金算,但於梨華、白先勇、鄭愁予不算。
· 海外華文作家無世界級作家,所以不太受國內重視。林語堂價值並不高(夏志清語)
· 移民文學的文化身份,有幾個詞可形容:alienation疏離,diaspora分散,marginal 邊緣,nostalgia 懷鄉。移民的文化僵化在他移入時期(如Chinatown )。海外華文作家寂寞,非主流,心理受壓迫(但在美並無排擠),
老舍的「二馬」 VS 「印度之旅」— 民族自卑心的呈現。
· 華裔女作家多,男子多理工科,還要打拼,家裡等著米下鍋,心理壓力大很多,因「心理去勢」而產生「文學陽痿症」,如何刺激都無用,不再創作。
· 全球化的「一帶一路」BRI 文化格局中,海外華文文學是否有會興起?看不出。BRI 是帝國主義dot two (Imperialism. 2 )。 文學與政治、經濟有關係,也沒關係。
發表園地
夏教授說:我是兩邊住。海外作家二大問題:a.寫作題材 b.發表園地。寫作題材會影響,而發表園地:副刊,雜誌,網路;今日副刊不再是唯一舞台,網路發表屬個人,無園地問題。而網路vs.報紙2008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
夏教授介紹台灣目前的報紙及每週副刊數,得到的結論是:報社不重視副刊。報紙不一定要100%文學性。紙張全進口,一年數億台幣,報紙紙張縮小。現在副刊有圖,文字少很多,四千字左右是上限。有時分2天登,極少3天。不再有長篇連載。名流、名作家、狐狸精,不論文章好壞,一概上報。
在國內發表:於梨華時期華僑文章吃香已過去,寫美國周遭事要有哲學性、思想性、普遍性。否則國內讀者不見得有興趣,難以共鳴。寫海外事多無參與感。
· 青年作家常上網路,不久前網路與紙本報紙已死亡交叉(網路:黃金交叉)許多文章上臉書,回應也多,但電腦讀者平均文學層次不能與報紙讀者比。
· 台灣的雜誌:聯合文學、印刻 常是專題;皇冠(1954年創)與出書有關,約稿;文訊(國民黨)為老作家闢園地;幼獅(救國團1954年創)還在。「明道文藝」台中明道學校系統;「台灣文藝」吳濁流創(1964-2003)。
· 投稿不中:1. 聯副前主編陳義芝:80%來稿不可能採用。2.隔一段時期再投,可能中。3. 要看清自己的寫作能力,不要有功利心。自己出書:約2000~3000美金,印300本送朋友。4. 裱起來,留作老年閱讀回憶,有些可複印送朋友。5. 一把火燒掉。
四大文體
· 四大文體:小說及戲劇(客觀文學,設計,經營),詩及散文(主觀文學,隨興、突發)第五文體: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1980-90):大雜燴,無藝術咸,已死亡。猶如音樂曲不好聽,新花樣沒用。
· 新聞、公文、論文、通知、政令、宣傳等之寫作:3rd person, 客觀, 文字簡漯,易懂,內容透明,文筆冷靜,避免藝術性及華麗詞藻;與純文學寫作方式正好相反。 廣告:可能藝術性,也可能通俗性。有圖有簡單文字。
· 諾貝爾獎:1901年開始(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1968經濟等四學術獎;二非學術獎:文學、和平。
· 諾貝爾文學獎:小說65%以上,詩20%以上,戲劇10%以上,散文只一人,其他五人左右(傳記,哲學,思想,心理...等)
西方文學四大著作:荷馬二史詩,但丁《神曲》,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歌德《 浮士德 》,無小說。
一. 小說(fiction ), 小說是fictitious( 虛構),所以困難。諾貝爾獎65%以上為小說。小說創作所需時間也長。19世紀中才成主要文體。
1,長篇novel: 10萬字以上(重工業);中篇novelette, novella 3-7 萬字(輕工業);短篇short story 三萬字以下(手工業);諾貝爾獎僅Alice Munro 一人曾以短篇得獎。老舍《駱駝祥子》未被提名原因,沈從文《長河》寫不好,《邊城》是中篇。高行健《靈山 》故事性(有情節)或非故事性(描寫景色,內心情緒,難吸引人,近似散文)
對話(白先勇《 台北人》;黃春明《蘋果的滋味》,《青番公的故事》;西方或日本小說對話難起共鳴— 背景習俗不同,翻譯失去味道,甚至大陸小說,舊時代小說亦難起共鳴。
有小說以敘事為主,極少或無對話。難吸引讀者,變成散文。
小說是說故事,也不是說故事。氣氛更重要,最後高潮或悲劇性就是最後一擊。
真實事件改寫可能成功,如《郎心如鐵 》《 冷血 》,或不成功,看功力。
《 夏獵 》(1994國家文藝獎)第一段許多伏筆,重要人物上場的介紹,鬥爭,仇恨,愛情...
「小說開始時有一支槍掛在牆上,以後一定要取下來用...」並不正確。現代主義與19世紀寫實主義筆法不同。Modernism可以無頭無尾,詞或句可以與故事情節無關,可以加入意識流。
敍事觀點:全知(omniscient,魯迅:阿Q正傳),次知(魯迅:藥),自知(魯迅:狂人日記)主角,旁知(魯迅:孔乙己)配西方理論:選對了觀點,小說成功了一半(我懷疑)。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或經驗過的。
二.詩歌,古典文學詩最重要:.四大有三為詩。
1.四文體中,新詩最容易寫,也因短而容易讀,消化,討好。,
2.新詩不押韻,極難與唐詩宋詞比,雖不可能得諾貝爾獎,北島的確曾進入前五名(政治因素)。
3.是濃縮的語言,五言絕句20字就寫出人、自然、宇宙關係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4.新詩寫作也要重視意境、節奏及意象。余光中是我國詩壇祭酒,桂冠詩人,因大中國被貶。徐志摩(<海韻>,<偶然>)是最有名及被喜愛的詩人。在台灣,席慕容的詩易懂,也充滿感情。此外,周夢蝶、鄭愁予、楊牧、洛夫都有地位。
5.新詩究竟應該「橫的移植」還是「縱的繼承」見仁見智。
6.20 世紀最偉大的詩人是艾略特T.S.Eliot《荒原》The Waste Land共434行,用了6種歐洲語言,引用35位作家作品中的典故,多層涵義。採自由體、節奏鮮明。《四個四重奏》首章< 焚毀的諾頓 >Burnt Norton 譜出時間、人生、意象等複雜及晦澀的詩句。值得學習及模仿。
7.詩常超脫現實生活,進入形而上或幻想境界,也常與大自然結合— 田園詩人,湖畔詩人。詩以浪漫主義及象徵主義為主,不合常理沒關係。寫實主義的詩(如惠特曼、紀弦)難成大氣候。
8.建議新詩寫作:「複雜、晦澀、典故」三原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