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僑社新聞

亞裔健康教育協會上周六辦網上講座 林承興醫師主講「新冠狀病毒疫苗2022新資訊」


亞裔健康教育協會上周六辦網上講座 林承興醫師主講「新冠狀病毒疫苗2022新資訊」

(休士頓/ 秦鴻鈞報導)您對新型冠狀病毒知多少?加強針(Boosters)是否有增加防疫的效用?一項由亞裔健康教育協會、中華老人服務協會、休士頓華裔醫師協會、光鹽社、休士頓華裔護理協會、慈濟德州分會共同主辦的「新冠狀病毒疫苗2022新資訊」講座,於上周六(1月15日)上午十時,在線上舉行,由林承興醫師主講。演講的主題,包括:新冠狀病毒疫苗、疫苗加強針Booster、疫苗安全的新資訊、疫苗對Omicron 病株的保護性。

林承興醫師首先介紹:「疫苗」是通過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進而預防某種疾病的製劑。使用疫苗的最常見方法是注射,也有一些口服或鼻霧劑。他並以圖表介紹FDA 核准的疫苗一定是安全、有效且利大於弊,從SARS- CoV-2嚴重急性呼吸道症狀候群冠狀病毒二型。而棘蛋白與「受體」結合,可防止病毒進入細胞。他說:如Omicron有30多個突破(突變點太多,因此有人得過後還會再得)。他並以圖表介紹COVID-19死亡病例數,光是1月12日單日,就有85例。目前美國每天死亡人數達1729例。

至於「加強針」的定義:在去年8月份,如果中度~重度免疫不足者,去打第三劑(或第四劑)。如果原本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低下,顯示疫苗能引起的保護力不足時,須施打疫苗補充劑。通常只建議已經接種兩劑mRNA疫苗的中到重度免疫缺陷病人施打補充剤。如有時候上滿足條件,他們則可能需要第四針Booster。

這種加強針(Booster) : 在如果原本的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隨時間遞減、消遲,則須施打加强針。林醫師建議所有符合規定的人在接種兩劑之後一段時間再接種加強針

而所謂「免疫力低下」的人,需要三針mRNA 才算完全接種。

至於疫苗保護,包括:無細胞感染、無症狀感染、輕微症狀感染、中度症狀感染、嚴重感染、需住院/加護病房 、死亡。其中包括:抗體數量、功能性抗體及丅細胞數量及比例。

林醫師也以圖表顯示:抗體會隨時間消滅,感染病例也會日漸增加,而加強針的效果:不管在任何年齡層,打過加強針的群組和未打加強針的族群相比,確診數下降十倍。

另外,林醫師也談到加強針對死亡人數的影響、加強針的好處有:

  • 有效預防有症狀的COVID-19 感染。
  • 有效預防因Covid-19 感染導致的住院。
  • 有效預防因Covid-19感染導致的死亡。
  • 依年齡分析加強針的優缺點:— 年長者有最大的必要性,其他年齡層,取決於個人利益風險評估;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利大於弊。
  • 加強針可預防感染、減少傳播、減少病毒的突變。

林醫師也提到COVID-19感染的後遺症(PASC ),會導致:血管炎(肺、心臟,50%),在六個月內有併發症,甚至掉頭髮⋯等等。因此,需預防「後遺症」甚至10%~15%的小朋友,得到「腦功能下降」或「學校成績下降」。導致的血栓

談到各品牌COVID-19疫苗的加強針,如嬌生疫苗導致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可以導致常見的肺靜脈或深層靜脈栓塞。但有時血栓會出現不常見部位,例如在腦靜脈竇形成腦靜脈竇栓塞(CVST ), 目前已知可以導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所以在12/16/2021,基於完整的安全性數據分析以及充足的mRNA疫苗供應下,CDC表明在絶大多數情況以mRNA 疫苗為優先考慮。

林醫師也以圖表介紹TTS病例發生率,以30-39歲及40-49歲的婦女廠為最高。而年輕一點的則以18-29歳及50-64歲的婦女,及40-49歲的男性為最高。

林醫師在以色列疫苗引發心肌炎比例得到結論:打疫苗比感染COVID 好!美國疫苗安全處理危機智庫CDC, FDA ,作出快速反應,大多數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都不是嚴重的報告,但建議儘量不打嬌生疫苗。且疫苗能保護孕婦及胎兒。

談到Omicron 非常具有傳染性,其中得病者44.3%的人打過疫苗,而50%的人還未得過病。林醫師也以數括介紹加強針保護Omicron住院效力。

最後,他為當天的演講作結論:從2019年末,我們開始了對抗COVID 的艱難旅程。雖然完全消滅COVID-19 目前看起來是不太可能的,但還是要盡一切努力防堵疫情擴散。密切關注病毒和疫苗進展以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減少病毒傳播。

林承興醫師是休士頓Methodist醫院過敏和免疫學的主治醫師。他獲得美國過敏和免疫學委員會以及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的認證。畢業後在紐約Nassa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East Meadow的內科住院醫師。目前正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醫學院攻讀臨床和轉化科學醫學碩士學位。他精通英語和國語,他經常研究和發佈有關各種過敏和免疫疾病信息,他是多種過敏和免疫學學會的活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