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僑社新聞

高溫提前到來,13個省電秘笈分享 建立好習慣 為自己及地球節約能源


高溫提前到來,13個省電秘笈分享  建立好習慣  為自己及地球節約能源


(本報休斯頓報導)  今年的高溫提前來臨,才五月天就如同夏日一般炎熱,午後的高溫都達九十多度,只要氣溫一高,家裡的電費就暴增,冷氣空調可耗用高達70%的家用電量,用電需求大增,德州電力供應也吃緊,日前還發布一級警示,提醒民眾要省著點用。然而,您知道嗎?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節約能源,不僅省自己的荷包,也為地球節省資源。只要稍微調整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習慣,每個人都能做到節約能源。

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節約能源,不僅省家裡的支出,也為地球節約資源

據悉,德州每年耗電約300億美元,是美國用電最高的州。在全美50州裡,德州的住宅電價排名第31,不算貴。但德州的每月平均住宅電費在全美排名第5,顯示德州人用電還是挺凶的。

家電協助我們的日常生活,讓人過的更舒適方便,最常用的家電包括冷氣、烤箱、冰箱、電磁爐、電腦、電熱水瓶/飲水機、烘衣機、洗衣機、吹風機、電視、吸塵器、微波爐、電鍋等等,有些家電的耗電量其實比想像中更大,但適當的運用可以幫助節省能源,您是否有這些好習慣呢?

家電的耗電量其實比想像中更大,適當運用則可幫助節省能源

省電秘訣
1. 隨手關電器。電器在不使用的情況下,只要插頭接著電源,仍是處於待機狀態,依然會耗電。這些電器,要在不用時順手拔插頭關掉,截斷電源才可省電。

電器不用時順手拔掉插頭,切斷電源才可省電 2.調整冷氣溫度,冷氣不需要太冷。將冷氣溫度設定在華氏 79、80 度左右即是舒適範圍,太冷其實容易讓身體遭寒氣。此外,定期清潔冷氣濾網,也能提高效率,減少耗電。還有,外出時把冷氣溫度調高,週末假日多到郊外踏青、健行,健身又省電;或是到圖書館博物館看書、看雜誌、欣賞畫作,不僅省電,也增加知識。

週末假日多到郊外健行踏青,健身又省電

3. 冰箱: 減少冰箱開關的次數,每次開冰箱,冷空氣外流,都要耗電再冷卻。食物溫熱時不放入冰箱,要冷卻後才放入冰箱。同時,不要把冰箱塞滿,最好八分滿以下,才不會阻礙對流。另外,冰箱應該避免放在陽光直射處,溫度高會增加耗電;冰箱的四周要保留散熱空間,至少 10 公分以上,散熱不良會影響冰箱運轉的效率。

減少冰箱開關的次數可以省電。同時,勿把冰箱塞滿,最好八分滿以下,才不會阻礙對流 4. 飲水: 把家裡的電熱水瓶或飲水機,換成快煮壺加保溫瓶。快煮壺(或是咖啡壺)是很好的省電工具,很快就能把水煮沸,需要喝熱水時煮個幾分鐘就好,不需要24小時一直耗電保溫,煮好的熱水如果喝不完,可裝進隨身攜帶的保溫瓶內。

快煮壺加保溫瓶,省電又方便 5. 電視機、電腦: 避免長時間使用,同時降低畫面亮度與音量,也能省電。如果有床前電視機,務必設定睡眠關機,不要睡著了還讓電視一直開著。

6. 做飯: 使用更靈活的烹調方式,減少長時間烹調、或是需要多個步驟卻只做了一道菜,都盡量少做。蒸與中火炒是較為省能源的方式。烤箱很耗電,盡量減少用烤箱。如果用到烤箱,盡量一次烤多種食物,充分利用烤箱的空間。煮飯前,先將米泡30分鐘以上,不僅可以縮短烹煮時間,並讓飯更香Q
7. 洗衣: 累積衣服到一定量才用洗衣機洗。烘衣服時,烘前要充分脫乾,並使用自動烘衣模式,也可省電。
8. 隨手關燈: 雖然每盞燈耗費的電不多,但是一個家庭裡往往有十多盞、甚至二、三十盞以上的電燈,累積起來的耗電量就很可觀了,不用時順手關掉。此外,好好善用日光也是可行之道。

隨手關燈,累積起來的耗電量就很可觀 9. 電梯: 電梯頗為耗電。三樓以下,少搭電梯,走樓梯,不僅可以運動,也可省電。
10. 電器的汰舊換新: 換掉家裡超過10年以上、太老舊的電器,或是會發出特殊噪音的電器,購買新電器時,選擇節能家電。
11. 洗澡: 降低洗澡水溫度,夏天不需要太熱的洗澡水。洗過澡後,水還可以用來拖地或是澆花,一舉多得。

12.建築降溫: 如果有樓梯上屋頂方便,不妨設置個小花園,不僅隔熱,能欣賞美美的花草,又能降低建築溫度。家裡的外牆邊上可種植樹木或爬藤植物,可阻擋陽光照射,樹蔭下也更涼爽。家中的窗戶可用隔熱玻璃、或是貼上隔熱紙;另外,選用較淺色的窗簾,也能減少吸熱。

13.早睡: 有研究表示,早睡一小時可以為每個家庭節約10%-20%的用電。早睡了,家中所有的燈泡與電器都關掉,不僅省電,也對健康有很大益處。

每個人都可以節約能源愛地球!既為家裡節省支出,也為地球節約珍貴的能源,就從每個小小的生活習慣調整起,您也能做到的!

 

~The End~


推薦閱讀

免受蚊子的侵擾: 11種驅蚊妙方 進行防蚊計畫,避免化學傷害

除了能緩解身體疼痛、驅除蚊蟲,它居然有這麼多妙用

健行慢跑皆宜,大休斯頓有哪些步道佳選讓您健身又舒心?

知性的薰染 休斯頓九大博物館 您去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