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上周六驚艷休士頓 聲色俱佳,臨場感十足,中外戲迷大呼過癮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上周六驚艷休士頓
聲色俱佳,臨場感十足,中外戲迷大呼過癮
(休士頓/ 秦鴻鈞報導 )隨著疫情趨緩,沈寂了兩年多的各種藝術、巡演活動也逐漸解封,回歸正常。休士頓在上周六(8月12日)迎來了台灣「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在休市的精彩演出。這是文化部的全力支持及駐休士頓台灣書院及驻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共同籌劃下,才有該團在美國休士頓、聖安東尼奧、奧斯汀、底特律及安娜堡等五大城市的六個場館巡迴演出,尤其上周六在演出前,該團團長黃武山在亞洲協會德州中心先給現場觀眾來一場講座,讓本地的美國觀眾充感受「三分前場、七分後場」的現場震撼力,也上了台灣布袋戲經典戲碼寶貴的一課!
圖為「台北經文處」羅復文處長(右二),王韋龍副處長(左一),「台灣書院」陳譓如主任(右一 )、現場作英譯的僑務促進委員陳逸玲(左二)與「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黃武山團長(中 )合影於演出前的說明會上。
「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團長黃武山首先介紹台灣布袋戲的歷史,它是在二百年前從福建泉州、樟州傳到台灣。他個人已參與該團30年,除了小時候(西元1988年 )曾隨師父來過休士頓,15年前第二次來到休士頓,這次是第三次。他並帶來六位團員。對於演出的布偶,黃團長説:「對我來説他們就像人,因為它可作任何動作,可換手,操作者二隻手都要會。」,「因此“布袋戲”又叫“掌中戲”,必須十指操作。一般來說,”後空翻“ 的動作比較難 。 」
黃團長邊示範,邊解說:台灣的布袋戲與國外的不同,可踢腳,可轉身,在台灣布袋戲很多元,有小的布袋戲與大的布袋戲,金光布袋戲。戲偶變大,是讓觀眾看得更淸楚,無論拍手、敬禮、脫衣服,無論身體是木頭雕刻還是布袋,全靠掌中的動作掌控一切。所謂「布袋戲」三分前場、七分後場,後場重要,靠七位樂師,使用三個打擊樂器,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樂器配樂,才有現場精彩、動人心魄的呈現。
這次來休市的「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是由團長黃武山於2002年創設。黃武山師承國寶級傳統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兩位公子陳錫煌、李傳燦,為李天祿第一代徒孫,也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接班人計劃結業的藝生,黃武山同時也向客家山歌天后賴碧霞學唱客家山歌,還將客家語言、音樂、戲劇等元素融入演出,展現獨具客家韻味的掌中戲美學,成為少數能以客語搬演全場的布袋戲團。
圖為黃武山團長演出前講解劇情大綱及布偶主角孫悟空、海龍王、牛魔王各種動物及其他角色。
上周六下午演出的「孫悟空大鬧水晶宮」戲碼,以國、台、客、英語的演出,使全場的各族裔觀眾,沒有任何語言障礙,還將整個海底世界搬上戲台,還有不少精彩的打鬥戲碼,搭配現場演奏的鑼鼓音樂,臨場感十足,使觀眾深入劇情中,目不暇給,直到全劇結束,還有「意猶未盡」之感。
當天出席演出現場的貴賓包括:「台北經文處」羅復文處長、王韋龍副處長、「台灣書院」陳譓如主任,羅處長在演出之前向全場致詞,介紹布袋戲是台灣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資產,透過傳承與創新、精緻的掌中戲偶以及成熟的操偶技巧,將家喻戶曉的經典戲碼,搬上舞台,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喜愛與共鳴。
圖為掌中戲人物動作行為的表演,唯妙唯肖,引人入勝。
「這場孫悟空大鬧水晶宮」布袋戲演出。在周六下午演出結束,立即全團兼程趕往聖安東尼奧,他們將於8月14日(星期日)下午一時至三時,在聖安東尼奧美術舘演出。以及將於8月15日、17日、20日、21日在奧斯汀中央圖書館、底特律河濱管理局、底特律美術館及安娜堡市立圖書館演出。加上之前在底特律的演出,共演出六場「大鬧水晶宮」及六場工作坊。
圖為「台北經文處」羅復文處長(右二),王韋龍副處長(左一),「台灣書院」陳譓如主任(右一 )、現場作英譯的僑務促進委員陳逸玲(左二)與「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黃武山團長(中 )合影於演出前的說明會上。
圖為黃武山團長演出前講解劇情大綱及布偶主角孫悟空、海龍王、牛魔王各種動物及其他角色。
圖為掌中戲人物動作行為的表演,唯妙唯肖,引人入勝。
IMG_2233.MOV
Check your downloads folder for:
IMG_2233.MOV
演出前講解劇情大綱以及布偶主角孫悟空,海龍王,牛魔王及各種動物及其他角色,主要是武打的動作戲和掌中人物動作行為的表演,唯妙唯肖,配合樂隊演奏如何加強各種動作的節奏感。
之後就開演了。
演完和觀眾互動問答,同時也示範布偶的操作和製作講。以及劇本創作有傳統的作品,也不斷增加新的故事和新的創作,為的就是把這臺灣掌中布袋戲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