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地方新聞

秦鴻鈞原創劇本,梁晨導演新作「錦瑟」斬獲二十六項國際A型大獎!


秦鴻鈞原創劇本,梁晨導演新作「錦瑟」斬獲二十六項國際A型大獎!



(本報記者報導)5月31日凌晨,休士頓的美國梁晨電影工作室被來自德國柏林的越洋電話告知,由休士頓著名劇作家秦鴻鈞女士原創作品「歲月」改編的電影「錦瑟」(A Beautiful Zither) 榮獲2023年柏林影展新浪潮自主短片單元金獎。在Houston OAEC藝術學校學習舞蹈6年 ,Pearland Dawson High School 11級高中女生江雨桐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榮獲今年柏林影展新浪潮最佳女演員,該片同時榮獲柏林影展全埸最佳海報設計獎!

    迄今為止,梁晨導演執導的新片「錦瑟」(A Beautiful Zither)已榮獲二十六項國際大獎及各項提名與入圍。這是美國亞裔電影人第一次不用武俠動作電影,採用文藝電影的形式向西方人士講述亞洲文化中的「因果」與「無常」。

    洛杉磯主流媒體評價為「以充滿哲理和內涵的電影語言表現了人生中一個不易察覺的真相,被現代生活和價值觀嚴重低估了的文藝電影。」

    導演梁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年前劇作家秦鴻鈞給他講了一個關於歲月的故事。描述了年紀相異的兩位職埸女性的故事。兩者之間相識,相知,敬重,關懷,包容,代溝,嫉妒,攀比,無法自拔和生活的重復…. 愛與恨,隱藏的傷害與歲月的磨練。

    一直以來,這個非常貼近日常生活的故事和人物關係縈繞在他心頭,卻無從產生一個合乎心願的劇本。他一直在考慮如何安排兩位人物間的情感與衝突。隨著歲月流逝,人會產生怎樣的記憶重建(reconstructive memory ),在真實與虛構(confabulation )中,映襯內心。因為即使刻骨銘心的記憶也並不見得會一定那麼真切,所有的回憶最終也不過是幾個定格的畫面而已

    在思考的過程中,中國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千古名篇「錦瑟」脫穎而出。被世人稱為“一篇《錦瑟》解人難”的難解詩文追憶了作者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像,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情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這種意境也正是符合了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不可言喻的感受。借助有限的埸景和鏡頭反復,最大限度地借用詩篇「錦瑟」的比喻手法,把人在不同時空的情緒樸素地表現出來,利用色彩變化,多重透視構圖與蒙太奇剪輯,最大限度地刻畫不同的時空,立埸和人物角度,讓電影本身也成為比興手法的一部分。

記憶歷經時間流逝,不再是連續流暢的畫面,最終只是幾幅殘缺的舊印像在腦海中翻滾。我的鏡頭語言試圖表現一種內在的感受,而不是用豐富的電影情節故事表達心中的感情,感情往往是明晰的指向性的,喜怒哀樂表達起來比較容易,觀眾能輕易從演員的表演中理解,而感受則深藏不現,不易捕捉,所以只能朦朧地表現,自行體驗…當我們回首人生時,內心恐怕不是喜怒哀樂這樣具體的情感,而是五味雜陳,各種各樣的感受湧上心頭,這樣複雜的感受,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語表達出來,我將這些感受隱藏在重復,跳躍的畫面中,將說不清道不明的人生感受回味出來。

    「這不是一個講述具體故事的影片。沒有對話,沒有戲劇衝突,三四個場景,兩個人物,一個少女,一位老婦,沒有任何互動。在有限的鏡頭畫面中融入多重電影語言,通過色調的變化和看似平淡的轉埸,暗示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差蒙太奇的時空,在同一畫面的反復使用中,虛化故事情節,深化觀眾的情緒。

    內容隱藏了隨著時間流逝,記憶會變成主觀的定格碎片這一「記憶重建」的真實。任意截取一段分鏡都有獨立含義是導演故意設下的情節密碼。

    誠實地說,我很擔心這一部完全沒有精彩劇情的短片電影不能被這個時代的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接受…而且,我所運用的不易察覺的電影語言是否能被所有人注意到?這是一部需要安靜地思考的作品。有一天,當你不由自主地回憶生命中的某些人某件事某個地方,或許你會發現,那些清晰的畫面漸行漸遠,只留下模糊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