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小吳的厨藝與厨德 作者: 錢 莉 歐陽美倫
有美食天堂之稱的休士頓,無論是中菜、越菜、印度菜、墨西哥菜、義大利菜、法國菜、中東菜,甚至非洲料理,在休士頓都能找到正宗風味。
然而,無論美食有多繽紛,每當有外地親友造訪,我最先推薦的一定是那家「獨一處北京烤鴨」。
獨一處的北京烤鴨,皮薄如紙、入口即化,鴨皮經刮油處理,香脆不膩。精心醃製的鴨肉,鹹香適中,老少咸宜,堪稱休士頓一絕。
除了烤鴨,「獨一處」的冷熱菜也各有千秋。蒜泥拉皮滑嫩爽口、夫妻肺片香辣開胃、糖醋魚片酸甜合度、紅燒蹄膀肥而不膩,還有金黃酥脆的京東肉餅與蔥油餅,每一道菜都是熟客們心中不可取代的味道。
數十年來,這裡早已成為朋友們聚會的首選。女兒每次回家,也一定要去報到,這個習慣,已經不只是吃飯,而是重溫家鄉的美味。
「獨一處」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界屹立三十年,秘訣在於穩定與用心。
味道穩定,贏得顧客的信任;品質穩定,則來自廚師團隊的堅持。每一次上桌的烤鴨,色澤紅豔、皮脆肉嫩、味道鮮美,令人一再回味。在休斯頓,像獨一處這樣經營三十年的老店是少有的,而師傅小吳功不可沒。
除了招牌的北京烤鴨,我也喜歡 他們的干燒大蝦、糖醋魚片、蔥爆羊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乾煸四季豆和有酒釀味的炸糕。好友美倫則喜歡那裏週末的早點小吃,油條、豆漿、鹹豆花、豌豆黃、小籠包、蒸餃、鍋貼等等。
聽美倫提起我才知道,師傅小吳出國前是川菜的一級厨師,是北京國家氣象局的主厨。隻身來美的頭十年,省吃儉用,不但給岳父母蓋了房子,還捐了十萬美元給家鄉建設一個處理馬鈴薯的工廠。他應聘來此時,年僅二十二歲,善良、勤奮、堅强、勇敢。可惜的是,剛度過了青春歲月,就積勞成疾,與世長辭了。
吳顯明師傅(1974-2025)出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興隆鄉前興隆村。十六嵗離開家鄉,赴四川成都與大哥吳顯奎及大嫂張衛星一同生活。
大哥吳顯奎回憶說:「顯明出生的時侯,中國農村貧窮如影隨形,溫飽只是奢望。1990年秋天,十六歲的他跟著我踏上了改變命運的旅程。我們花了一整天時間乘汽車離開故鄉抵達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在夜色中登上開往北京的火車。多年後,已在美國生活十年的顯明曾動情地對我說,他去過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但再璀璨的霓虹,也比不上當年齊齊哈爾火車站那閃動的燈火帶給他的震撼。我的弟弟顯明,就這樣帶著對世界的懵懂好奇,跟著祖國發展的腳步,從古老的農耕文明一步踏進了嶄新的城市天地。
顯明是個極其自律的人,身上有一種無需提醒的自覺!一個農村少年突然置身於都市繁華,適應的過程本該充滿掙扎,但他卻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蛻變。他言行得體,待人誠懇,總是用那敦厚淳樸的笑容面對每一個人。那憨厚的、略帶羞澀的微笑,成了他最溫暖的名片。
1997年9月,在我的同學鮑玲和她的朋友喻弟的幫助下,他遠渡重洋,赴美發展。他在美國德州 “獨一處” 餐廳擔任後堂主廚,廚藝有口皆碑,待客好評無數。 2002年10月,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到美國德克薩斯州訪問,四弟顯明親自為中國代表團兩百餘團員烹飪鮮香可口的川菜,受到中國駐美國德州總領事的高度讚揚!在休士頓社區有 “御廚” 的美譽。
2003年,莫旗收到的唯一一筆美元外匯投資,就是吳顯明從美國匯來的。 他用整整5年省吃儉用、幾乎零消費攢下的10萬美元,在家鄉建起了一家馬鈴薯深加工澱粉廠。這份沉甸甸的赤子之心,贏得了家鄉父老鄉親發自內心的敬重。」
吳顯明的大嫂張衛星 也撰文深情地說:「他的故事,始於成都的煙火灶台,終於休士頓的異國他鄉。五十二載年華,是一本寫滿堅韌、汗水與深情的書。
川菜基本功的錘鍊近乎殘酷,顯明常常把自己的手切得鮮血淋漓,讓我心碎。 他手指上那些被刀劃出的深口子,永久的留在他手上,刻在我心裡。學院衛生所的醫生都認得他,每每見他跑來包紮,便心疼地驚呼:這孩子又受傷了!他最後炒出的菜,被業內讚為“錦江派”,成了我們成都大廚上下交口稱讚的絕活。
他學得認真,從新氣象賓館到蜀風花園酒樓,從錦江賓館到北京國家氣象局的酒樓,再到荊門大酒店。刀工在歲月裡變得精湛,手藝在煙火中漸至純青。那些年,他完成了從初級到特級的蛻變,每本證書都浸透著汗水。」
「在異國他鄉的廚房裡,顯明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客人們說,他的菜有特別的味道——他們稱之為 “顯明的味道”。那味道裡,有川菜的麻辣鮮香,有鄂菜的醇厚綿長,更有他這個人本身的質地:誠實、本分、溫暖。他說,廚房是他的廟堂,炒勺是他的法器。他要讓來 “獨一處” 的人找到家的味道,找到回家的感覺。
但我們都忘了,煙火燻燎的不只是食材,還有掌勺人的生命。日復一日的凌晨即起,年復一年的深夜方歸,他的身體在油煙中慢慢透支。 」
2025年1月11日,吳顯明先生突發心肌梗死,在休士頓市先後三家醫院接受緊急搶救與後續復健治療,但最終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10月25日的告別式裏,創辦獨一處的喻弟、相處多年的曹高龍經理以及同事都榮華等,共同回憶吳顯明師傅的廚藝與廚德,真情流露,令人動容。告別式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音樂中結束。吳師傅的妻子時艷傑與兒子吳天宇悲痛難抑,催人淚下。
吳顯明的一生,正如大嫂張衛星所:「像極了他手中的菜餚 — 簡單,卻滋味綿長。他從莫力達瓦旗的田野出發,走過成都、北京、荊門,最後停在美國休士頓“獨一處”的廚房裡。每一步都踏實,每一站都認真。他用一雙握過鋤頭的手,握起了炒勺;用一個農民最樸素的誠信,對待每一道菜,每一個人。
顯明的味道,從來不只是舌尖上的體驗。那是勤勞的味道,是誠實的味道,是一個離鄉背井的人,把故鄉裝進行囊,在異國他鄉重新拼湊出的家園的味道。 今夜,大洋彼岸的“獨一處”依然燈火通明,只是廚房裡少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而在我們心中,顯明從未離開──他只是在另一個廚房,為久別重逢的親人,準備著一桌永遠溫暖的飯菜。那味道,會一直留在所有記得他的人心裡,歷久,彌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