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 休斯顿黄页 电子书
新闻 / 国际新闻

事了拂衣去,深谷藏幽兰


事了拂衣去,深谷藏幽兰


——我的良师益友北美着名影视编剧秦鸿钧老师

导演梁晨

我很幸运,在四十多年接触电影戏剧的学习中,偶遇了多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大陆的谢晋,黄祖模;台湾的候孝贤;香港的刘镇伟,王家卫;日本的山田洋次,今村昌平⋯⋯这些神一般的电影人在我年轻时给予了最严厉的指点和温暖的情怀!

人过中年,当我在美国独立制片执导时,我遇到的贵人和恩师是北美着名编剧秦鸿钧老师。我是一个偏爱描绘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电影导演。而这一类以小见大,需要用细腻的角度,善良寛厚人性去描写的剧本在美国华语文坛上成功之作并不多见!



与一般读者的认识不同的是,一部文学作品一旦出现在市场上,有四种情况,叫好又叫座,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不叫好不叫座。所以,既使你看到一大堆描写美国华人生活的小说、短文,其实真正能打动人心,并且能搬上银幕的寥寥无几….

很多年前,秦老师的知名话剧「单程机票」在大德州地区一夜暴红,上演时,中国城华人家庭几乎家家倾巢出动!之后又在美东美西持续演出,甚至在好几个地方搞出了盗版乌龙⋯⋯

多年以后,当我正為筹拍的移民题材新电影苦悩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登门打扰了秦鸿钧老师。记得第一次听秦老师谈电影,她一开口就展现了完完全全与眾不同的个性,一种秦鸿钧独特的电影特色,一种最能让観眾理解创作者意图和思想的东西。就是她的这一种文字魅力,让我当即拍板使用她的原创故事成功拍摄了「落在纽约的灰」。

在秦鸿钧创作的《落在纽约的灰》中所描述的故事一样,当平凡的故事通过创作者的思想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所看到的不是前者,而是被意象渲染的后者。这增添了电影的主观色彩,但这种主观性就是秦鸿钧风格的一部分。

        秦鸿钧的电影故事注重感觉 ,用寥寥几笔、只言片语讲一些早就埋藏在人们心裡的感受。点到為止却不戳穿!换句话说她的故事就是弱化情节 ,强化情绪。

        我们通常对平淡的故事情节定义时,会将它与意识流风格放在一起讨论,但事实上,意识流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意象是清晰的,模糊的是思想。

         电影《落在纽约的灰》所描述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异国和祖国都忽视了的小人物在美国生活的细节。在电影的任何一个时段,都在表述现実生活的一种状态,意象是模糊的,但描述意象的工具非常清晰,这种工具即是情感。

       在电影里,所有人物间的情感状态是清晰的,它将平淡的几条故事线剪辑串成一条清晰的主线,无论是影像剪辑还是影片旁白,都是在为这种状态服务,角色处于一种爱与希望的失去与得到的间隙里,无法逃脱,没有彻底的分离也没有完美的结合,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让観眾难以去自己编排想象,让爱失去了因果,恰恰让模糊的意象确立。

        清晰的因果关系和需求,是秦鸿钧的剧本创作里所特有的,不仅让観眾紧盯现实焦点,同时也不忘故事的逻辑性。这一点我觉得在《落在纽约的灰》里展现的非常好:母亲冬梅和女儿的爱和情感在分隔了很多年后,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生母印象的女儿出於亲情来与生母相见,对於生母的情感只是单纯的一句,感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给於我生命)!这份亲情的再会实际上代表了某种意义的分离与失去....;男主林肯与新移民小雪的相爱,也是一种非常牵强的感情。直到最后男主林肯也没理清楚小雪对他爱还是不爱。

       在这个故事里,其实谁都不是真正的主角。

        秦鸿钧的剧本创作就是生活化。生活的遭遇是随机的。你永远不知道幸运和不幸哪个先来临,编剧把最真实的生活巧妙地搬到大荧幕上。用真实来替代想象,这种替代无疑是成功的,爱的短暂和生活的冗长是相对的,但它们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却是一致的。往宽泛了来说,情感这种东西,与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曾经有不少朋友问,秦鸿钧主持美南新闻的工作,日理万机,她為什麼还能创作出这麼多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我的観察,我认為秦鸿钧老师具备以下的特点。



知识的渊博 : 秦老师年轻时已经被特聘為邵氏的编剧,不可能一无是处就有人高薪聘请你的…

专注:白天上班。晚上两三点还在灯下笔耕。愿意在自己专注的方向上额外付出大量的努力就有可能成功。

丰富的经歷:秦鸿钧经常给我讲故事。而这些故事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能感同身受的…..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故事⋯⋯

特别的三観:秦鸿钧对人生,世界,他人,宏大的抽象的事物有独特的见解,而所有的一切,都基於她的善良,侠义,忠厚!

我常听秦鸿钧讲,看清一个人而不揭穿,是格局;

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是释然⋯⋯

茶有两种状态,沉与浮。

喝茶就两个动作,拿起,放下。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秦鸿钧文笔好,擅长故事影像化描写,又善於合作,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