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今日要闻
(中央社华盛顿9日综合外电报导)中国各地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病例激增,使得当地工厂维持运转及港口货物正常输出日益困难,导致美国再度面临医疗用品可能短缺的风险。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导,2020年出现的第一波疫情,凸显在口罩、乳胶手套、手术衣、关键药物和许多医疗器材零组件等必要物资的生產方面,中国占有极大分量。此后,美国医疗院所、健康照护相关企业和联邦官员就努力降低对中国医疗货品的依赖。
他们过去3年来的努力,将在未来数週、数月受到考验,因為中国2022年12月取消几乎所有防疫措施后,境内病例不断增加。
中国已不再公布官方统计的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但媒体报导,当地医院挤满患者,殯仪馆已容纳不了更多遗体,工厂也因太多工人染疫而无法正常运作。
美国目前已忙於应付与中国疫情无关的儿童用药缺货问题,包括止痛药和抗生素等。
美国官员和医疗用品供应商在访谈中说,他们密切关注中国情势,目前尚未见到与这波疫情直接有关的任何缺货情况。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的官员说,他们一直在各联邦机关之间协调监督供应链情况,并且不预期会出现像疫情最初期那样严重缺货,因為政府努力增加国内库存,企业也採取行动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但医疗照护產业高层主管和供应链分析师警告,中国最新一波疫情可能要在数个月后才会冲击到供应链,且冲击程度很大一部分要看未来数週的疫情发展。然而由於缺乏中国的资料,美国官员很难一探究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传染病专家欧斯特荷姆(Michael Osterholm)说:「整个疫情期间持续存在一个重大疑虑,即中国『清零』政策下的停工大幅拉低了中国產能。目前情况显然是变本加厉。这是我们迄今在中国疫情中看到最严重的供应链难题。」
根据白宫2021年的供应链分析报告,美国2020年直接从中国进口32亿美元(约新台币976亿元)的药物和有效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原料药的一种),其中包括抗生素、抗忧鬱药、避孕药和化学治疗药物。
报告还发现,超过1/4替美国製造抗凝血药物有效原料的工厂,以及近1/5生產一种麻醉剂的工厂,都设在中国;此外,美国从印度和欧洲国家等地进口的药物,绝大多数原料也来自中国。
根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资料,有一些初步跡象显示,中国最大几座港口的运作及製造业订单的完成出现减速。其他海运数据也显示,跨洋运输持续萎缩。
不过,產业分析师表示,还需要数週才能判断这种情况有多少是疫情所致,又有多少是其他经济因素导致美国消费者需求下滑造成。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可能也必须因应中国為了将药物和医疗用品留在国内满足人民需求、而停止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风险。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执行副总裁肯特(Douglas Kent)说:「如果让人民保持健康的所需物资是自產,当出现供不应求时,先用於满足国内需要,我想这是很自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