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动物实验 只检测8位志愿者 Moderna 新冠病毒疫苗陷入作弊嫌疑
【美南新闻记者泉深报道】5月18日晚,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公布了一个“好消息”:它研发的新冠疫苗mRNA-1273经过了I期人体临床试验,试验的数据显示,8名受试者全部产生了中和抗体,且没有大的不良反应。
受到这一消息影响,随后,其公司股价大涨近20%。当日,欧美股市全线收涨。
新冠疫苗的研发成为一场国际竞赛。目前来看,Moderna速度最快,第一个“杀出重围”。国际公认的规则是,第一个得出可用疫苗的公司,能够主导制定该疫苗的行业标准。
Moderna自是“风光无限”。但没过两天,对它的争议却纷沓而至。
“闪电速度”
新冠病毒出现以来,中国科学界可谓“雷霆速度”,今年1月7日,新冠病毒被成功分离,这给全球的下一步研发做了基础。
仅仅6天过后,Modern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宣布,完成了新冠病毒疫苗序列的设计。Moderna是一家专注研发mRNA疫苗的公司,是该领域的美国三巨头之一。
1月23日,Moderna宣布开发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很快,在2月7日,第一批疫苗临床测试样本生产出来,离它的设计完成只有25天。
接下来,Moderna继续维持“闪电速度”。3月16日,Moderna宣布,将正式开始I期人体临床试验,将提供有关mRNA-1273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此,Moderna招募了45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年纪在18-55岁范围内。
所以,“满打满算”下来,Moderna的I期人体临床试验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根据Moderna的说明,志愿者被分成三组,每组15人。志愿者接受疫苗注射接种,但剂量不同。低剂量组的为25微克,中剂量组的为100微克,高剂量组的为250微克。
Moderna在5月18日晚公开的数据,包含了中、低剂量组在接受两次注射后的两周(共计43天),以及高剂量组接受一次注射后29天的免疫数据。
看上去,最大的好消息是,45名受试者全部产生了结合抗体。
数据显示,低剂量组在试验第43天时,结合抗体水平与新冠康复者相同。中剂量组成员的结合抗体水平,则大大超过了新冠康复者。截止目前,高剂量组的数据还未出具。
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刺激产生很多种抗体,但只有部分抗体能迅速识别微生物,并在其入侵人体细胞前将其“消灭”。发挥作用的抗体,叫中和抗体。
Moderna只检测了8个人的中和抗体,他们是中、低剂量组的前4名受试者。数据显示,他们全部产生了中和抗体。
到这为止,Moderna的疫苗可谓相当成功。它能刺激免疫系统,生出消灭新冠病毒的抗体。
另一方面,它的安全性还很不错。低剂量组中,只有1名受试者产生三级红疮反应。中剂量组中,有3名受试者出现发烧、肌肉疼痛、头疼,但能够自愈。
Moderna新冠疫苗的I期数据“近乎完美”。根据Moderna的说明,他们计划招募600名志愿者参加II期试验。今年7月,就可能进行III期人体临床试验。
Moderna研发进程一览
横向对比来看,Moderna“甩”出了同行一大截。美国时间5月18日,Moderna的股票价格上涨了 19.96%。
Moderna还有将疫苗用在今年的野心。据《纽约时报》报道,Moderna 首席医疗官扎克斯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如果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mRNA 疫苗可能会被广泛使用。
Moderna的疫苗为什么这么快?
新冠病毒大流行一开始,社会就在期待疫苗,但科学界多次强调过,疫苗的研发是个长期过程,绝无可能立刻出现。那时,来自科学界的声音认为,要等到疫苗上市,短则一年,长则两年起。
Moderna却打破了常规
但不仅仅是Moderna打破常规,这一次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狙击战”,各国纷纷亮起绿灯政策。大家都是在“快车道”上竞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的全球首个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Covid-19),于5月2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的新闻稿称,10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参与的I期临床试验显示,“结果令人满意”,后来遭到国际病毒学家批评和否认,建议停止重组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陈薇在接受采访时也主动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00多家公司正在开发各种新冠疫苗,其中8家研发机构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Moderna能够“快人一步”,与它主攻的是mRNA疫苗不无关系。而随后来到的争议,大多也是肇始于此。mRNA疫苗是一条新的技术路线,而常规疫苗采用的是“重组”或“灭活”的技术,也就是说,常规路线需要确定的病毒株,mRNA疫苗不需要。所以,制作mRNA疫苗,省掉了选择毒株的步骤。但要保证,疫苗它一定“弱化了的”,不能让它“杀死”志愿者。
Moderna实验室内部
受制于此,常规疫苗一定要有“动物试验”。在保证它的安全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接种到人体上。
mRNA疫苗是生物小分子,是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的密码。它进入人体后,经过翻译表达出刺突蛋白,对人体进行“侵略”。所以,它在安全性上具有先天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将mRNA送到体内,一般用的是非病毒载体,比如脂质体纳米粒。也就是说,不再有“善恶不明”的中间载体。
因此,mRNA疫苗这条路线,“动物试验”不是必要的。
加上新冠疫情“特事特办”的光环,Moderna果然“作了弊”,跳过了动物实验的步骤。可以说,这让它赢在了起跑线上。按照常规路线,动物试验需要一个以上的模型,花费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动物试验之所以不必要,只是在疫情汹涌的前提下成立。事实上,学界对Moderna的做法态度谨慎。
“被选择”的数据
Moderna也有自己的底气:此前,他们已证实了6种针对病毒的预防疫苗,包括甲型H10N8禽流感病毒、H7N9型禽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基孔肯雅病毒(CHIKV)、人偏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hMPV/PIV3) 和巨细胞病毒(CMV)的I期阳性数据。
换句话说,专注研发mRNA疫苗 Moderna,积攒了造“卡车”的能力。这一次,他们用以前的卡车,换上新的客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再进入人体便成了。
mRNA疫苗如此便利,那它会是疫苗研发的未来吗?只能说:“有可能。”
mRNA疫苗研发至今,有十几年时间了,但始终没有一款上市使用的产品,现在的它远未成熟。
原理是简单的,问题出在技术上:一是载体问题,也就是前文说的“卡车”。它必须合适且高效。二是给药方式,因为mRNA药物的递送效率低,需要合适的给药方式,保证mRNA的表达时间足够,同时表达强度足够。
用这种眼光再审视Moderna的疫苗,它还足够好吗?
事实是,它经不起审视。Moderna在5月18日给出的说明,在后续暴露出短板。主要的几个短板是:
1、中和抗体检测太少,只有8个人,样本量小,就不能说明其有效性。业界对Moderna只测8人的做法持怀疑态度,究竟是没测,还是测出的结果不利?
2、没有明确提到抗体滴度。Moderna只是模糊地说,低剂量组成员的抗体水平超过新冠康复者,但众所周知,新冠患者分重症、轻症,甚至还有无症状患者,其体内抗体水平差异很大,没有统一标准。Moderna受试者究竟在哪个标准?
3、没有提到抗体水平在体内的滴度曲线。如前文所说,保证Moderna的表达(时间和强度),是mRNA疫苗的一大难点。Moderna有没有攻克这一难点?目前仍是未知数。
4、Moderna没有将成果写成论文,供同行审议,只是一纸声明。外界质疑其有自吹自擂的嫌疑。
Moderna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ance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据“再好不过了”
Moderna没理由“喊冤”。专攻mRNA疫苗的它,本应明白这一次的疫苗研发,不仅关乎“救世”于疫情中的责任,还涉及到mRNA疫苗发展中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众多苛刻的眼光对它审视,是理所应当的。
有意思的是,有投资者发现,在Moderna的股价大涨之际,Moderna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ancel却在持续减持公司股票。他被指责是在“圈钱”。
受此影响,Moderna股价在大涨过后,又“跳水式下跌”,主要股指也受到牵累。
面对风波,Moderna方面的负责人回应外界:“有关临床试验的具体数据,将在NIH-NIAID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详细披露和解释。”
5月19日,业内人士进一步验证Moderna公布的数据后,发现其疫苗实验数据存在值得质疑的地方。周二收盘时,Moderna的股价大跌逾10%,已经基本回到其发布“好消息”之前的水平
我们期待不久后的学术论文,能够详细地公开Moderna疫苗应用中的效果。回顾全程,Moderna经过了褒奖和批评,但这不会影响mRNA疫苗的前程。它是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相比常规疫苗,它的研发过程快、普适性强、方便产业化,确实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但Moderna的一纸声明,铺垫不出它的未来,需要的是技术层面的突破,以及应用中的详细记录与数据证明,而不是“被选择后”出现的“利好信息”。
现代医学是一个定量的学科,不是躲躲闪闪的语言艺术。当然,任何医学都不该是。
(根据南风窗公众号编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