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 休斯顿黄页 电子书
新闻 / 今日要闻

跨越文化与科技的桥梁——朱全胜博士访问青岛,展开高规格交流访问


跨越文化与科技的桥梁——朱全胜博士访问青岛,展开高规格交流访问


【美南新闻泉深】2025年7月20日至23日,旅美华人学者、古艺术品收藏家、文化交流推动者、休斯顿中华总商会秘书长朱全胜博士应邀访问中国东部沿海重要城市青岛,围绕文化艺术交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及产业合作对接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访问与互动。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朱博士受到中国科学院系统、青岛本地科技企业及艺术机构的高规格接待,并亲身走访青岛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化制造企业,为中美民间合作架构注入新思路与新动力。

一、科技对接:走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体系

此次访问的重要一站,是朱全胜博士应邀走访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导的地面遥感接收系统及卫星信息处理基地项目。该项目由北京中科教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惠宸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推进,园区位于青岛市郊,目前正处于关键筹建阶段。

项目筹备负责人周友鹏先生亲自接待朱博士,并详细介绍了园区规划、遥感图像处理、AI人工智能应用及低轨卫星通信支持体系等核心技术内容。朱博士认真听取介绍,并就科技成果的民用转化、遥感在农业、环保、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他表示:“作为一名文化人,也是一位热爱创新的实践者,我深知科技与文化并不对立。文化是根,科技是翼,唯有让技术落地于人文关怀,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

二、文化交流:与华美艺术博物馆及艺术界代表深度座谈

作为书画及古代艺术品的资深收藏家,朱博士在访问期间特别与华美艺术博物馆高级顾问朱毓政举行文化座谈,就中美艺术机构运作机制、中国文物在海外的流通与回归、以及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座谈中,朱博士展示了其部分个人馆藏的高清图像,包括古代青铜器细节、唐三彩、北宋瓷器、元明清青花瓷器、历代古琴、龙凤琵琶,以及张大千巨幅画作等,令在场专家赞叹不已。他感慨道:“我收藏的不仅是器物,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在美国,我致力于通过展览、讲座等方式,让主流社会更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与温度。”

现场,朱博士亦结识了青岛园博物馆前馆长魏书训、国家注册珠宝鉴定专家李昕红、文化策展人朱君及知名媒体人王雷等文化界代表。几位专家就中西方博物馆功能差异、青年艺术教育及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平衡等议题展开坦诚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而充实。

三、参访城市地标:感受青岛的历史积淀与滨海人文

在华美艺术博物馆朱毓政顾问的陪同下,朱博士参观了青岛多处人文与自然景观。

在栈桥,他登临百年回澜阁,远眺波光粼粼的胶州湾,赞叹“山海共融,文脉绵延”;在八大关历史风貌区,他漫步于中西合璧的欧式建筑群中,感受近代青岛独特的文化融合气质;在第一海水浴场,他近距离体察市民生活,感受到青岛人民的热情与活力。朱博士表示:“青岛的海,是开放包容的象征;青岛的文化,是融合多元的写照。这座城市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四、走访制造企业:关注中国品牌的全球路径

此次行程中,朱博士还专程走访了青岛本地知名制造企业——青岛日森洗车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智能洗车设备的研发生产,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市场,深耕国际市场多年。

企业负责人向朱博士详细介绍了其技术创新、自动化生产流程及海外品牌建设策略。朱博士高度评价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模式,并表示愿意利用自己在北美文化与工商界的人脉资源,协助推动优质中国品牌“走出去”。他表示:“中国制造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通过文化与品牌建设,讲好自己的故事。我乐意搭桥,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专业与诚信。”

五、对话未来:文化与科技的跨界共融

在访问总结中,朱博士表示:“这次青岛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深度交汇,更是一次未来发展愿景的触碰。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也见证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一种向世界张开的自信力量。”

他呼吁全球华人文化工作者与科技创新者共同努力,成为文明传承与跨文化对话的使者。他亦表示,未来将把青岛之行的收获带回美国,分享至学术与艺术圈层,并推动青岛与美南地区在艺术展览、城市对话、科技园区合作等多方面开启务实交流。

结语

朱全胜博士此次访问青岛,是一场融合文化、科技与产业的多维交流。作为收藏家、文化传播者与国际观察者,他以独特的视角与实际行动,搭建起一座连接中美、融通古今的桥梁。

此次行程不仅为青岛在国际文化合作、高端项目引入与民间外交建设方面注入新活力,也为中国优秀文化与科技成果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重要示范。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桥梁”将延伸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