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華1969年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 1971年赴美留學,1974年獲得克薩斯州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 1979年在休斯敦創辦《美國新聞》週報,1984年改為日報。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經營,現已發展成為包括《美國新聞》、《華盛頓新聞》、《芝加哥時報》、《亞特蘭大新聞》、《達拉斯時報》、《波士頓新聞》及英文《美亞新聞》和美南華語電視公司在內的美南報業傳播機構,任董事長。 1984年榮獲全美傑出青年獎。曾被休斯敦市長任命為該市公共電視委員會委員,並被推選為休斯敦中華總商會主席。 1992年入選《美國企業家名人錄》。
我們不但要求生存,也要成功,we look to succeed,not to survive。
在自由社會的美國,有絕對選擇自己行業之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選擇最有興趣之工作是成功之先決條件。
董事長專題文章
美國公共電視廣播說再見
美國公共電視廣播說再見——一場靜靜落幕的文化告別在一個清晨,沒有隆重的儀式,沒有熱鬧的送別,美國公共電視悄然說了再見。銀幕上的最後一幀畫面,是一段兒童節目的重播,聲音微弱,彷彿從上個世紀遺落而來。曾幾何時,PBS(美國公共電視)是美國人靈魂深處的一盞燈。它不喧鬧,不喧賓奪主;它不販售恐慌,不迎合流行。它用《芝麻街》教孩子讀書,用《NOVA》帶青年穿越宇宙,用《Frontline》刺破新聞表象,用《Masterpiece》讓我們在英倫古堡與人性中徘徊。它從來不追逐收視率,而是守住知識、藝術與良知的邊界。它是少數讓我們在深夜放下手機、安靜凝視的一個窗口。然而,在算法壟斷內容的時代,在商業贊助主導話語權的媒體生態中,這樣一種溫和、理性、以公共利益為初衷的媒體,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年輕
2025-08-02
1673
白宮宣布AI醫療資料生態系統
白宮宣布AI醫療資料生態系統 攜手科技與醫療巨頭推動數位健康新時代美國白宮於2025年7月30日正式公布一項由政府協調、企業參與的全新AI驅動醫療資料生態系統計畫。這項創新倡議由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主導,目標是建立一個以病患為中心、數據互通、人工智慧驅動的現代化健康系統。這套系統採用自願參與(opt-in)機制,民眾可選擇是否授權分享個人健康資訊,例如病歷、慢性病追蹤數據、運動與飲食記錄等,給與超過60家參與的私營企業,包括Apple、Google、Amazon、OpenAI、Anthropic、UnitedHealth Group、Cleveland Clinic、CVS Health等科技與醫療龍頭機構。CMS表示,這項計畫的核心是打造一套**「CMS對接網絡」(CMS Aligned Networks)**,凡符合互通標準與隱私規範的系統與應用程式,將可進入該網絡並取得
2025-08-01
1894
HCC校長麥可・韋伯斯特博士訪問美南新聞集團,促進社區與教育合作
HCC校長麥可・韋伯斯特博士訪問美南新聞集團,促進社區與教育合作2025年7月,休士頓 —— 休士頓社區學院(HCC)西南校區校長麥可・韋伯斯特博士(Dr. Michael Webster)本週訪問了美南新聞集團總部,與董事長李蔚華(Wea Lee)及管理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會面旨在加強教育界與媒體界之間的聯繫,透過教育、職業
2025-07-31
1541
聯儲銀行應降息嗎
聯儲銀行應降息嗎當前美國經濟處於一個微妙的轉折點,聯邦儲備系統(Fed)是否應該啟動降息,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7月30日最新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利率維持在4.25%至4.50%不變,顯示聯儲仍處於觀望態度。然而,隨著經濟數據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關於是否降息的爭論亦日趨激烈。一方面,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支持降息的理由正在累積。儘管第二季GDP表面上達到3.0%的年化增長,看似強勁,實則內部消費需求僅增長1.2%,創下兩年半來新低,反映出實體經濟動力不足。此外,美聯儲最為關注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已回落至約2.1%,距離其2%的通脹目標僅有一步之遙,顯示通脹壓力已明顯緩解。部分市場專家與債券分析師甚至警告,若聯儲持續按兵不動,可能將經濟推向通縮螺旋,重演大蕭條時期的緊縮錯誤。聯儲內部亦出現不同聲音,部分成員如Micah Waller與Michelle Bowman已在會議中表達降息25個基點的傾向,顯示決策層內部已非鐵板一塊。
2025-07-30
1403
我們迎來AI時代之媒體轉型
我們迎來AI時代之媒體轉型當人工智慧的浪潮席捲全球,我們正站在一個歷史轉捩點的門檻上。媒體,這個長久以來扮演資訊傳播與輿論引導角色的行業,也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層變革。從文字自動生成、圖像辨識、語音合成,到個性化內容推薦與即時互動新聞報導,AI不僅重新定義了「新聞」的生成方式,更重塑了我們與真實世界連結的模式。這場轉型,不是單純的工具革新,而是一場媒體邏輯與價值觀的重構。我們必須思考:在演算法主導的內容分發時代,如何維護新聞的真實與公共性?在記者與AI共同工作的未來,人類的角色又該如何重新定位?媒體不再只是傳遞資訊的載體,而將成為AI人機共創時代的文化平台。這既是挑戰,也是契機。我們迎來的不只是AI時代,更是一次媒體靈魂的蛻變。Media Transformation In The Age Of AIAs the wav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weeps across the globe,
2025-07-29
1338
藍白陣營贏了
藍白陣營贏了昨日的罷免投票塵埃落定,台灣政壇風雲再起。24位立委,一位都沒被罷免,藍白陣營全數守住戰線。這不是一場簡單的選戰勝利,而是一場民意對政治操作的回擊。那些標榜「反中保台」的口號,在街頭高舉卻逐漸失去效力;那種試圖以罷免重塑國會格局的策略,如今顯得蒼白無力。我看到的,是藍白兩方終於真正協同作戰。從新竹的街頭到台中的巷弄,從民眾黨的白到國民黨的藍,那些旗幟開始交織成同一片抵抗風暴的帆。高虹安沒有倒,傅崐萁依然穩坐,他們的選民用選票說話——不是因為完美無瑕,而是因為不願讓政治鬥爭淹沒理性與程序正義。罷免的失敗,不只是民進黨的挫敗,更是一個轉捩點。人民在這一役中釋放出明確訊號:我們要改革,但不是清算;我們要進步,但不是報復。這樣的結果,不是對誰的盲目支持,而是對過度政治動員的一種克制。
2025-07-28
1427
【環球第一銀行金融AI中心大廈】
【環球第一銀行金融AI中心大廈】晨光微啟。夢想落地今晨鋪地封頂,偉業將成——我們的夢想,就要站起來了!今天清晨,當大地仍沉睡於夜色之中,當黎明尚未撕開黑幕的邊緣,我們已踏上現場。凌晨四點,在這片見證汗水與信念的土地上,數十位工人如星辰閃耀,無聲無息卻滿懷力量地展開最後一道工序——舖設大樓周邊的水泥地。這不只是一場施工——這是一場夢想的最後拼圖,是歷史的高音,是時代的驚嘆號!
2025-07-26
1273
台灣大罷免:改變國會權力版圖的關鍵一役
台灣大罷免:改變國會權力版圖的關鍵一役2025年夏天,台灣政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被稱為「台灣大罷免」的行動正如火如荼展開。這場由民進黨及多個公民團體發起的罷免行動,鎖定國民黨(KMT)多名立法委員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目標直指重塑立法院的權力結構,甚至可能讓民進黨重新取得國會主導地位。全民政治動員的起點大罷免運動始於2025年2月1日,起初被視為針對特定親中言論或阻擋國防預算的立委的懲戒行動。然而隨著社會支持聲浪增長,行動迅速擴展,目前已有24位國民黨立委以及高虹安的罷免案正式成案,將於7月26日進行首輪投票,部分地區則將於8月23日補行投票。罷免案若要成立,必須符合《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選區投票率需達法定門檻,且同意罷免票數需超越不同意票。這意味著,除了
2025-07-25
1898
休斯敦正在大力迎接世界杯足球賽
休斯敦正在大力迎接世界杯足球賽今晨天氣燠熱,七月的德州太陽毫不留情。開車穿行在休斯敦市中心,只見街頭巷尾早已掛滿彩旗與國旗,彷彿整座城市正進入一場節日的前奏。距離2026年世界杯只剩不到一年,休斯敦作為主辦城市之一,已開始全城總動員,迎接這場全球矚目的體育盛事。從NGR體育場到市政廳,從機場到大學校園,不論是建設工程還是志願者招募,都如火如荼地展開。市政府更是與商界、旅遊業聯手策劃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不僅能看到精彩賽事,也能體驗南方城市的熱情與多元。走在市中心,我
2025-07-24
1343
休斯敦國際區熱烈迎接2026年世界盃足球賽
休斯敦國際區熱烈迎接2026年世界盃足球賽以足球為橋,慶祝文化多樣性與社區凝聚力隨著全球矚目的2026年FIFA世界盃即將登場,美國德州活力之都——休斯敦,正全城動員,準備以無比熱情、多元文化的魅力與城市驕傲,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作為全美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將在本屆世界盃中承辦七場正式賽事,包括小組賽、淘汰賽與重磅對決,成為本次賽事的核心城市之一。在這場籌備盛事的最前線,正是代表多元族裔融合與文化交匯的——休斯敦國際區(International District)。來自不同社群的社區領袖、居民與企業,正齊心協力打造一場不僅屬於足球迷,更屬於整個
2025-07-23
1434
川普向媒體挑戰
川普向媒體挑戰言論自由的邊界與民主制度的壓力測試在川普重返政治舞台之際,一場對美國媒體的全面挑戰也悄然展開。從提告誹謗到限制記者進入白宮,從取消公共廣播經費到操控監管機構審查,這些行動不僅標誌著他對所謂「假新聞」的強硬態度,更凸顯民主社會中媒體與權力之間日益緊張的拉鋸。法律戰:誹謗訴訟作為威懾手段近日,《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與已故富豪愛潑斯坦的私人信件,引發川普憤怒回擊。他對該報與媒體大亨默多克提出高達百億美元的誹謗訴訟,並以此為由封殺記者隨行報導,限制其搭乘空軍一號。此舉不僅震撼媒體界,也釋放出一個訊號——對新聞報導的不滿將不再止於口頭反駁,而是直接上升到法律層面。這類戰略訴訟(SLAPP)已成為川普陣營對抗媒體的武器,透過高額索賠與訴訟威脅,營造寒蟬效應,使新聞機構在報導上
2025-07-22
1707
印度裔億萬富翁崛起,美國富豪榜再創紀錄
印度裔億萬富翁崛起,美國富豪榜再創紀錄在2025年《福布斯》最新榜單中,印度首次成為美國外籍億萬富翁最多的來源國,共12位印度裔上榜,全面超越以色列與中國,展現驚人影響力。排名前三名:1. Jay Chaudhry(Zscaler資安公司創辦人)  → 資產:179億美元2. Vinod Khosla(Sun Microsystems共同創辦人、風險投資人)  → 資產:92億美元3. Rakesh Gangwal(IndiGo航空創辦人)  → 資產:66億美元其他上榜者還包括Google執行長
2025-07-21
1664
川普控告《華爾街日報 》
川普控告《華爾街日報 》夏日的美國東岸,新聞像午後雷雨般忽然炸響。川普,再次出手。這一次,他的怒火投向曾多次交鋒的對手——《華爾街日報 》。據報導,他正考慮對該報及其他媒體展開新一輪誹謗訴訟,起因是一封與愛潑斯坦有關的「生日信」報導,引爆風暴。在這場政治與輿論的拉鋸戰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川普為形象而戰的意志,更是一個時代對於真相與假象的混淆。當領袖動用法律手段與媒體對壘,當記者筆下的文字成為法庭證物,民主制度仿佛站在了一場風暴的中心,搖晃不安。這不只是川普的控告,也是整個美國對自己靈魂的一場審問。新聞自由與個人聲譽,在這個資訊爆炸、信任流失的年代,已不再泾渭分明。夏日晚風拂過窗台,電視裡新聞主播的聲音仍在重播川普的聲明。而我靜靜記下這一夜的思索:在風暴中心,誰才是真正的受審者?Trump Sues T
2025-07-19
1494
AI 新時代之領航者,由此出發
AI 新時代之領航者,由此出發——美南新聞 AI 传媒領袖學院正式啟動招生在人工智慧席捲全球的今日,媒體與科技的結合不再是未來,而是此刻。無論你是年輕學子、創業新銳,還是立志改變世界的未來領袖,「AI 新時代之領航者,由此出發」——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全新時代的啟程。📍 全美首創|跨界融合|使命啟航由美南新聞集團發起,結合四十餘年媒體實戰經驗與對青年培育的承諾,**「AI 传媒領袖學院」**正式開放招生!學院立足於德州休士頓,胸懷國際視野,旨在培養能掌握科技、善用媒體、擁抱公共責任的華裔與多元族群未來人才。⸻🎓 課程設計:三大模組,全面進化
2025-07-18
1520
紐約的鐘聲會為誰敲響?
紐約的鐘聲會為誰敲響?午後的紐約街頭仍如往常般喧囂,地鐵裡的擁擠與汽車喇叭聲交織成城市的背景樂。可我心中卻聽見了另一種聲音——遠處傳來低沉的鐘聲,彷彿在問我們:新的市長,會是誰?這座城市,早已不再只是白人精英的舞台。從華埠的長者到布朗克斯的移民母親,從地鐵上背著電腦包的亞裔工程師,到送餐途中奔波的拉丁裔快遞員,他們才是紐約真正的心跳。他們的夢,是否也有被傾聽的一天?也許,新市長會來自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一角——一位曾為社區服務十年的教師,一位長期推動改革的律師,一位不怕得罪權貴、只想說真話的媒體人。也許,他(她)會講一口帶著家鄉味的英語,卻能用行動贏得全城的尊重。紐約不缺建築與財富,它缺的是一種能真正凝聚人心的力量。一位新市長,不該只是一張海報上的笑容,而應
2025-07-17
1359
黃仁勳再次訪問中國大陸,穿唐裝說中文
黃仁勳再次訪問中國大陸,穿唐裝說中文今日最引人注目的新聞,是黃仁勳再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他一身熨貼的黑色唐裝,氣度從容,口中吐出熟練的中文,不僅打破了東西方科技領袖之間的距離,也重新喚起人們對文化認同與全球格局的想像。這位矽谷的AI教父,不只是企業家,更像是一位文化的橋樑。他用行動證明,科技無國界,而文化卻能穿越技術的冷冽,喚起深層的情感連結。在這個中美關係依然微妙的時代,他的現身彷彿是一種溫和但堅定的訊號:合作仍有可能,共鳴依然存在。我看著那段影片,他站在舞台上,用中文談論AI的未來,談論人類的希望。那不只是一場簡單的演講,而像是一種回歸——對血脈的回歸,對文化的敬重,也是一種力量的展示:身為華人,他不必隱藏,而是自豪地展現。在這個躁動的世界裡,他的唐裝與語言,像是
2025-07-16
1649
以溝通為橋,築夢為橋樑——榮獲「傳媒精英獎」有感
以溝通為橋,築夢為橋樑——榮獲「傳媒精英獎」有感在這個資訊瞬息萬變、溝通方式日益多元的時代,「說得清楚、聽得用心、傳得真誠」不再只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責任。近日,我有幸獲得了本年度的「傳媒精英獎(Communication Champion Award)」,這份榮譽不僅讓我感到無比光榮,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溝通的力量與價值。這份獎項,是對我一直以來在溝通實踐中的一種肯定。無論是在團隊合作中的協調與傾聽、在跨部門溝通中的橋接與轉譯,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對細節的把握與同理心的展現,我始終相信:良好的溝通,是連結彼此
2025-07-15
1452
黃仁勳現象:科技傳奇的誕生
黃仁勳現象:科技傳奇的誕生黃仁勳,NVIDIA 創辦人兼執行長,近年來不僅主導全球 AI 革命,更躍升為科技圈的文化符號。他在 2024 年台北 Computex 的現身,引發粉絲熱潮,被譽為「科技界的巨星」,其皮衣與黑T造型成為識別標誌,「黃仁勳現象」由此而生。在他領導下,NVIDIA 從遊戲顯卡轉型為全球 AI 加速計算的核心力量,提出「黃氏定律」,預示 GPU 將取代傳統 CPU 成為未來計算主角。2025 年,NVIDIA 市值突破四兆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之一,黃仁勳個人也躍升為全球十大富豪之一。他結合嚴謹與激情的領導風格、堅定的產品信仰與東方背景,成為矽谷少見的華裔傳奇。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科技成功的案例,更象徵著一種融合創新、文化與信念的時代精神。黃仁勳,正用行動定義未來。The Jensen Huang Phenomenon: A Tech Legend in the MakingJensen Huang,
2025-07-14
1762
德州山洪肆虐 災情慘重 百餘人罹難
德州山洪肆虐 災情慘重 百餘人罹難美國德克薩斯州在七月初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山洪災難。受熱帶風暴殘餘水氣影響,中央山區(Hill Country)出現罕見的極端暴雨,導致河水暴漲,多地發生山洪暴發。根據官方統計,截至目前,洪災已造成至少129人死亡,另有逾170人失蹤,災情慘重,令人痛心。災情集中於克爾縣 女童夏令營成重災區位於中央山區的
2025-07-12
1599
黃仁勳再訪中國:科技巨頭的外交平衡術
黃仁勳再訪中國:科技巨頭的外交平衡術在全球科技冷戰愈演愈烈之際,英偉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再度踏上中國大地,其意義不僅在於商務,更蘊含著中美科技角力下的微妙外交與經濟信號。一場跨越國界的“芯”行動自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先進晶片出口限制以來,英偉達首當其衝,其高階AI晶片H100、H20等產品被全面禁止出口至中國市場,損失數以十億計美元。作為全球AI運算的領頭羊,英偉達自然不願放棄佔其年營收超過13%的中國市場。此次黃仁勳訪華,選在7月中旬出席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並預計會晤中國高層,包括商務部長王文濤與國務院總理李強。消息指出,他亦將推介英偉達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新一代“合規版”AI晶片——一款在性能上受限、但仍具商業價值的替代產品。
2025-07-11
2016
百年洪災突襲德州中部 百人罹難,夏令營成重災區
百年洪災突襲德州中部 百人罹難,夏令營成重災區2025年7月初,德州中部突遭暴雨襲擊,引發歷來罕見的閃電洪水。瓜達盧佩河水位在短短不到一小時內暴漲逾26英尺,造成災情慘重。截至7月8日,官方已確認超過110人喪生,數十人失蹤,克爾縣災情最為嚴重。此次洪災中,Camp Mystic 女童夏令營慘遭滅頂,已有至少27名孩童與輔導員罹難。原本歡笑的營地,瞬間被洪水吞噬,營主更在疏散行動中不幸罹難。災難前夕女孩們嬉戲的畫面在網路上廣泛流傳,令人動容。
2025-07-10
1810
悼念德州水災遇難者
悼念德州水災遇難者今天的天氣異常寧靜,窗外陽光灑落,彷彿一切如常。但心中卻無法平靜。自從洪水襲擊德州中部的消息傳來,日日關注災情發展,心緒如水波翻湧,久久難以平復。那場突如其來的洪災,如一場不帶預告的噩夢,奪走了一百多條寶貴生命。尤其是那些在夏令營中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他們才剛開始認識世界,才剛學會用笑容擁抱生活,卻在一夜之間,被無情的洪水永遠帶走。他們的名字尚未被歷史記錄,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就已畫上句點。我默默地點燃一盞心燈,為他們祈禱,也為那些仍在尋找親人、在災後廢墟中堅強生活的人們,獻上最深的敬意。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每一位參與搜救、伸出援手的志工與醫護,每一筆不記名的捐款與溫暖,都讓我看見了人性中最堅韌的光亮。然而,災難的背後不只是自然之怒。我們是否為這片土地準備好了足夠的保護?是否太習慣於把明天當作理所當
2025-07-09
1771
傳播菁英獎 得獎感言
傳播菁英獎 得獎感言 ------ 李蔚華(Wea H. Lee)各位晚上好,今天能站在這裡,獲得「傳播菁英獎」,我感到無比榮幸與感動。這份肯定,不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所有堅持傳播真相、服務社區的媒體人與公眾領袖。四十多年前,我創辦《美南新聞》,懷抱著一個簡單而堅定的信念:" 每一個聲音都應該被聽見,每一個故事,特別是來自移民、勞工與少數族裔的故事,都應該被記錄與傳頌。” 在那個亞裔聲音經常被忽視的年代,我們搭起了一個平台,不僅為休士頓,也為全美華人、亞裔社區發聲。創業初期,我們什麼都不多,只有一
2025-07-08
2733
大而美法案對少數族裔經濟發展的影響
大而美法案對少數族裔經濟發展的影響202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引發廣泛關注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這項涵蓋面廣泛、結構龐大的立法,被形容為一場針對經濟、社區與稅制的全方位改革。對於全美各地的亞裔、非裔、拉丁裔與原住民社區而言,這項法案帶來的不只是政策上的變動,更是影響深遠的機會與挑戰。首先,法案中最受矚目的部分之一,是對於可負擔住房與弱勢社區重建的大力支持。透過擴大「低收入住房稅額抵免計畫」(LIHTC)與鼓勵投資「機會區」(Opportunity Zones),聯邦政府承諾在未來十年間創造超過五十萬戶可負擔住宅,並特別針對農村與原住民地區提供額外獎勵。這對許多長期遭遇房價壓力、租金上漲的移民社區而言,是一項極具實質意義的扶持。其次,針對小企業與家族型經營者,法案讓原本即將到期的199A稅收扣抵永久化,並提升扣除比例至23%。這對許多亞裔與其他少數族裔經營的餐館、洗衣店、診所、媒體機構等小型企業而言,是雪中送炭的好消息。這類企業在過去數年疫情
2025-07-07
2464
我們期望中美關係回暖
我們期望中美關係回暖從對抗到對話,美中關係是否將迎來轉機?自2025年初重返白宮後,前總統唐納·川普展開一系列出人意表的外交舉措,其中尤以對中國大陸的關係調整最為引人注目。曾以激烈貿易戰與科技封鎖為主軸的川普,如今卻頻頻釋出善意,試圖與北京重啟對話。這一策略轉變,無疑透露出其對國際格局與國內經濟戰略的再思考。領導人通話:互動升溫的信號2025年6月5日,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一場歷時約一個半小時的電話會談,這是雙方在川普復任總統後的首次正式溝通。會談重點聚焦於經貿議題,雙方同意在日內瓦會談所達成的暫時性協議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實質磋商,並初步考慮互派高層訪問。這場通話標誌著兩國互動正在由“對抗冷淡”邁向“理性接觸”的新階段。關稅政策鬆
2025-07-05
3851
美國國會通過川普總統《一攬子美麗法案》
美國國會通過川普總統《一攬子美麗法案》2025年7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川普總統主導的《一攬子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這是一項涵蓋稅收與預算的龐大法案。該法案在參議院以51票對50票險勝通過,副總統J.D.范斯投下決定性的一票,眾議院則以218票對214票通過。法案內容包括約4.5兆美元的減稅政策,延續並擴大2017年川普時代的稅改成果,同時增加邊境安全與國防開支,對移民拘留與執法投入前所未有的預算。然而,法案也大幅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老人醫療保險(Medicare)與糧食券等社會福利,預估未來十年將有超過千萬人失去醫療保障。此外,法案還取消多項潔淨能源補助,被視為對氣候政策的重大倒退。雖然共和黨陣營稱此法案為「歷史性勝利」,但民主黨強烈反對,民意調查顯示約六成美國民眾不支持此法案。川普預計將於7月4日國慶日正式簽署成法,象徵他重返白宮後的重
2025-07-04
3752
為什麼這麼多銀行關門?揭開金融轉型背後的真相
為什麼這麼多銀行關門?揭開金融轉型背後的真相近年來,無論在城市或鄉村,銀行關閉分行的消息頻頻出現在新聞標題中。不少人開始擔心:這是銀行財務出問題的徵兆,還是金融業轉型的自然結果?事實上,這一波銀行關門潮,主要是由科技發展、經營策略轉變,以及顧客使用習慣改變所驅動。以下,我們將深入解析銀行為何紛紛關閉,以及這對我們每個人有何影響。數位銀行崛起,改變消費習慣銀行分行大量關閉的首要原因,是因為我們的銀行方式改變了。從手機App轉帳、線上貸款申請,到ATM無卡取款,現代人越來越習慣透過數位方式處理日常金融業務。根據調查,高達七成以上的美國人首選數位銀行服務。隨著分行來客
2025-07-03
5270
參議院通過川普預算案:稅改延續與赤字風險並存
參議院通過川普預算案:稅改延續與赤字風險並存美國時間7月1日,參議院以51票對50票的極微弱差距,通過了前總統川普提出的《大而美預算案》(Big Beautiful Bill)。這項法案涵蓋大規模的稅收減免延續與政府支出重整,被視為川普在重返白宮後推行其經濟主張的第一個重大立法勝利。此案的通過,標誌著川普試圖延續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中關鍵條款的努力獲得重大突破,也宣示其將藉由「減稅強國、削支制衡」的策略,重新塑造聯邦財政與社會福利體系。黨派僵局 一票決勝在經歷一整晚的激烈辯論與修正案表決後,參議院陷入50比50的僵局,最終由副總統JD·范斯(JD Vance)投下關鍵一票打破平衡,使共和黨得以推進川普的預算藍圖。法案內容涵蓋延續企業與個人稅收優惠、增加邊境安全支出、縮減環保與社會福利項目資金等,受到民主黨全面反對,亦引發部分中間派共和黨人疑慮。
2025-07-02
3078
川普將訪問中國大陸?閱兵邀請與中美互動引發關注
川普將訪問中國大陸?閱兵邀請與中美互動引發關注隨著國際政壇風雲再起,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是否即將重返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媒體與政界高度關注的焦點。自2025年初以來,川普與中國之間的互動持續升溫,而近期有關他可能參加北京閱兵典禮與接受習近平邀請訪華的傳聞,更讓「川普訪中」話題升溫。閱兵傳聞:中國是否邀請川普?根據日本共同社與多家外媒報導,中國方面正在考慮邀請川普參加將於2025年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閱兵。此舉被外界視為中方釋出外交善意,藉由川普可能回鍋白宮之勢,預先鋪排中美關係的「新起點」。然而,中國外交部在6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於媒體提出的「是否邀請川普參加閱兵」問題,發言人毛寧僅表示:「目前沒有任何相關信息可以提供」。此一回應既未否認,也未證實,使得閱兵邀請仍處於「揣測與不確定」的灰色地帶。中美領導人通話:互發訪問邀請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初進行了一次
2025-07-01
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