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今日要聞

把中華文化「拼接組裝」四不像?導演談《花木蘭》電影中的爭議


把中華文化「拼接組裝」四不像?導演談《花木蘭》電影中的爭議

《花木蘭》電影上映,在亞洲地區票房紛傳佳績,然而,來自各地的抨擊聲浪卻不斷,本台獨家邀請到知名導演梁晨、知名劇作家任國平,談談《花木蘭》電影的觀後心得。


任國平:《花木蘭》電影編劇無一是中國人,令人看不下去

任國平表示他在觀看《花木蘭》電影時,覺得有點令人看不下去,他認為這部電影的目標觀眾不只限於兒童,且以華裔公主作為題材,很顯然就是要吸引中國的票房。然而,卻在腳本上沒有多加著墨,導致許多華裔觀眾反感。

他指出,《花木蘭》電影有四位編劇,全部都不是中國人,沒有真正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了解,才會出現時空背景錯亂的場景。比如說,電影中木蘭住在客家土樓的場景,就為人詬病,因為根據歷史紀載,木蘭是河南人,不可能住在福建土樓。梁晨也指出,他曾去參觀過福建土樓,內部房間空間非常寬廣,但在電影中呈現得像是紐約的小公寓一樣壅擠。諸如此類的文化錯置、邏輯思維謬誤讓他們看了直搖頭。



好萊塢以「西方視角」,想從《花木蘭》傳遞什麼價值?

梁晨指出,《木蘭詩》中描述了北朝女英雄木蘭的民間傳奇,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花木蘭》這部電影呈現的更多是好萊塢以「西方視角」來檢視的中國,且木蘭在光榮回鄉後,並沒有活出自我,而是在故事結尾傳遞出「百善孝為先」、「嫁得好人家是光宗耀祖」的觀念,引起了女權主義者的不少激辯。

梁晨也提到,電影中出現鞏俐扮演的女巫橋段也令他印象深刻,因為女巫這個概念多存在於西方文化,安置了這樣的角色反映了背後編劇團隊的西方思維、以及西方影視市場的口味。

任國平則認為,這部片所想表達的是一種英雄主義的命題,電影中木蘭劍上刻的「忠勇真」字,就反映了這部電影所欲傳遞的價值觀。然而縱觀木蘭詩原文,其實是「代父從軍」、「孝」的觀念貫穿全文,電影中對「孝」雖有著墨,但並沒有深刻刻劃。


梁晨談小插曲:李安差點執導 《花木蘭》,為什麼拒絕...

梁晨也分享,原本電影組想找李安來執導《花木蘭》,然而後來被拒絕了。他指出,李安對於文化是非常重視的人,當時在拍攝《色戒》時,他連一副麻將、檯燈、桌椅,都堅持要找能還原當時時代背景的古董。梁晨個人認為,很可能是因為《花木蘭》劇本沒辦法符合李安的標準,才遭到拒絕。


梁晨: 《花木蘭》就是「商業片」,難成為經典

梁晨認為,雖然影視業在題材選擇上非常注重政治正確,但對於華人導演、影視工作者的重視仍然非常不夠,比如《花木蘭》編劇團隊無一人是華人。他認為,《花木蘭》就是一部商業片,因此對於小細節上也無法太過著墨,也無可厚非,但是若是要讓這部電影成為一個精典佳話,那是不太可能的。


任國平:華裔在好萊塢的坎坷實錄,以前不能當英雄、主角

任國平也認為,好萊塢的華裔影視工作者走了非常多的坎坷路,基本上在1941年以前,都不能有華人擔任英雄、主角,華裔女性也只能擔任妓女等社會揭級底層角色。一直到1970年代,武打片盛行後,華裔才開始在好萊塢影視嶄露頭角。這次《花木蘭》由華裔擔綱主角、以中華故事為主題,都是經年累月的成果。梁晨也指出,從這次韓國電影 《寄生蟲》橫掃92屆奧斯卡獎,也可以看到亞裔影視,逐漸在西方影視世界占有一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