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國際新聞

高揚個性 和而不同——再論夏鵬程書法的探索意義


高揚個性  和而不同——再論夏鵬程書法的探索意義


【傅徳鋒】在書壇高呼“回歸傳統”、“回歸二王”之口號,由于取法之單一和理解之偏差,由此導致“展覽體”風行一時,進而頻遭有識之士诟病的當下,重提“高揚個性,和而不同”這樣的話題,就顯得非常之有必要。縱觀近十數年以來的全國書壇,自具有探索精神的“中青展”因書協人事之變動,無奈地退出時代舞台之後,所謂的全國“主流書風”便隨著“回歸”的口號,越來越呈現出一種 “趨同”和頹靡之態勢。貌似陣容強大,繁花似錦的全國書壇,實際上再一次進入了一個新的“怪圈”,千人一面,書風單一,書法展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淪爲一種帶有濃郁遊戲色彩和娛樂性質的集體狂歡。這種“快餐式”的玩法,極大消解了中國書法應有的文化品味,背離了中國書法的本質精神,以至于連號稱是“中國書法最高獎”的“蘭亭獎”也被戲稱爲“新人獎”,成爲了一個時代的笑柄。

李白《渡荊門送別》 68cm×138cm

有鑒于此,我反而對一些遊離于書協展覽之外的、始終保持獨立人格、獨立思考和秉持“獨執偏見,一意孤行”的藝術理念與創作觀念者更有興趣,對他們的藝術探索給予更多關注。而書畫家夏鵬程先生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個特立獨行者。因此,我在今天這篇文章當中,就專門以夏鵬程爲例,通過對他的書法探索路程的分析,來對當代書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進一步亮明我的觀點。

關于夏鵬程書法,我近十多年當中,曾經寫過不少于叁篇文章對其進行分析評價。之所以這樣接二連叁地就他的書法進行這種“跟蹤式”評述、報道,乃是因爲他有叁個吸引我的地方:一是他的常悟常新,不拘一格的思想觀念;二是他的高揚個性,和而不同的書法作品;叁是他的宅心仁厚,坦率真誠的爲人品格。

在我和夏鵬程相識之後相交十年的生活曆程當中,他都始終在以上叁個方面給我留下深刻而難忘之印象。而我每次撰文,對其所論所評,也大多能夠得到他本人之認可,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與他的確算得上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了。

杜甫 《望嶽》 129cm×248cm   

在我看來,夏鵬程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人,因此,無論他學書還是學畫,都絕不盲從。他是既“由著自己性子”進行選擇取舍,但又絕非離經叛道。他學書之初,也從唐楷入手,既學顔真卿,也學柳公權。他寫的顔柳一路楷書,一樣應規入矩,遵從法度。但到了一定階段,別人都學二王,他卻偏偏選擇徐渭。不是因爲二王不好,而是他認爲徐渭更適合自己。徐渭不但是優秀的書法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更是一位傑出的戲曲家。夏鵬程選擇徐渭書法作爲自己的主攻方向,我想,不僅僅是因爲他喜歡徐渭的書法那麽簡單,其實有著更爲全面更爲深層的原因。徐渭實際上是較早出現的中國傳統文人書畫家的代表人物,他坎坷的人生經曆和不乏怪僻甚至有些怪誕的脾氣性格,反而促成了其在戲曲和書畫藝術上的非凡成就,仕途上的不如意,反倒使得他成爲更爲純粹的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所有這些,都能極大地觸動有心者之心弦,而夏鵬程正是一位癡迷于此的有心者,因此,他選擇徐渭,十數年如一日,一以貫之,便在對徐渭書法的學習與研究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幾年以前,他出版了一本厚厚的個人書法作品集,並先後幾次舉辦了自己的個人書法展,其中有相當一批徐渭一路行草書作品,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藝術水准。就學習取法和弘揚徐渭書法之廣度和深度而言,在當代書壇,應當是首屈一指的。

僅就取法而言,夏鵬程就與衆不同。他能夠尊崇個性,另辟蹊徑,“于無聲處聽驚雷”。他既不跟風,也不參加書協之展覽,他只是非常執著地在自己的精神領域獨立探索,在自己的藝術天空自由翺翔。

王昌齡《采蓮曲》 129cm×248cm  

事實上,大家都一窩蜂似的去追逐二王、熱炒二王,又有什麽實際意義?二王固然有很多可取之處,但中國書法之經典又並非僅有二王。二王以外,尚有很多,又何必“萬人爭過獨木橋”?更何況,取法之單一再加上理解之膚淺,最終又能有什麽理想之結果?君不見,近十數年以來的全國大展,“二王成風”,充其量不過是二王法帖的模仿複制,炫技鬥巧無所不在,而二王書法之本質精神卻蕩然無存!“僞二王、假古董”大行其道,風行一時。單一雷同,似曾相識的作品背後,大多是一幅幅蒼白無力的面孔。試問;這樣的展覽辦了一次又一次,一屆複一屆,價值何存?意義何在?如果說有意義,那麽我認爲就只有一個意義,就是書協組織完成了自己的年度任務,而參展者們通過入展獲獎獲取了一些名聲,然後繼續去培養和自己一樣的學生,繼續進行這樣的遊戲輪回,如此而已。與中國書法的真正健康有序發展卻是無所裨益,始終徘徊在一個“怪圈”之中原地打轉。繁榮發展只流于口頭和形式,貌似風生水起,實則乏善可陳。

而夏鵬程的“獨執偏見,一意孤行”,反而在一篇衆聲喧嘩之中默默無聞地結出了累累碩果。他每隔一個階段,就會有一批新作問世,而且能夠較之以前有所突破和提升,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多能得到業內專家之首肯與贊許。觀其大幅榜書,則有若山崩海嘯,先聲奪人;觀其大幅狂草,則恰似風馳電掣,氣勢雄渾;觀其小幅行草,則仿佛老樹著花,鱗次栉比。他的作品,無論是從筆法、結體還是章法形式都能體現出自身的審美追求,給觀者以心靈之震撼。一室之中,各類作品相映成趣,每幅作品皆給人以不同之心理感受。這種感覺,恰恰是在全國大展當中難以體會到的。

興味蘊藉     53cm×234cm

李白《蜀道難》 367cm×144cm×7

其實,夏鵬程這種學書方式和創作理念,才是真正秉承了二王的書學精神。二王書法尤其是王羲之書法的本質是集前人之大成,開一代之先河。他這種符合儒家審美思想的“中和”書風,並非是不講求個性和沒有個性,而恰恰是開啓了一代新書風。而王獻之盡管專學其父,但也別開生面,與其父親書法風格迥然不同。夏鵬程正是本著這樣的書學思想,繼承古人,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他學徐渭,也並非死守徐渭一家,從而照本宣科。而是更多學習和弘揚徐渭狂放不羁,不落俗套的創新精神。其實他在徐渭以外,也廣泛向二王、張旭懷素、黃庭堅和魏碑取法,吸取營養,爲己所用。因此,夏鵬程的書法作品能夠呈現出多種面目,他並不是一種既定的模式,更沒有那種程式化的東西,這與當下那些技法單一的作者相比起來,顯得殊爲可貴。

夏鵬程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常學常新,不斷求變。他善于將從古人碑帖當中學到的技法技巧進行通變化合,追求融會貫通。能夠將自己的生活閱曆和思想情感融入于書寫當中,進行激情揮灑。有一種很強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因此,他這種創作方式完全有別于當下“展覽體”那種“填空式”的創作模式。我在仔細品賞他的書法特別是狂草作品的時候,明顯能夠感受到這種區別。他是以情馭法,法爲情驅的,他是情緒昂揚、激情四射的。他的筆在情感的驅使之下,左沖右突,風馳電掣,行筆時快時慢,墨色忽濃忽淡,縱是枯筆渴墨,依然神完氣足,淋漓酣暢。這種激情揮灑,隨機應變,又豈是那些工于設計討巧者所可同日而語的?

般若   144cm×367cm

夏鵬程之所以能此,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將書法當做純潔的藝術來看待,更將書法作爲自己人生情感的一種寄托和抒發方式。而不是如同當下一些書家那般,一下筆便想一平尺價值幾何。正因無此俗念困擾,反倒使其心無挂礙,了無羁絆,縱情揮灑,一任天真!這也恰恰是夏鵬程的優勢所在,他無需去迎合展覽、迎合評委,也無需去討好任何人,去迎合市場。故而他的創作就多了很多天趣,少了很多俗套。這種書寫狀態恰恰和傳統文人的書寫方式是一脈相承的,是情緒的勃發,是心靈的呼喚,更是思想的展現。

一個人只有經濟獨立了,思想才能獨立。也只有思想獨立了,才可能保持自我,才可能在藝術創作當中去盡情表現真正屬于自己的審美追求。夏鵬程是綜合素養很高且生活能力很強的人,因此,無論是在他的書法作品當中,還是在其繪畫作品當中,都能夠使人明明白白地感受到許多真正屬于他自己的藝術元素和美學思想。他也注重從西方的藝術思想和作品當中去吸取營養,但其高明之處在于,他總是能夠做到“洋爲中用”,讓西方的藝術元素在東方藝術(中國書畫)的總體精神統攝之下大放異彩。

這正是夏鵬程書法探索的現實意義所在,也是很多同時代作者所缺乏的,因此,更有振聾發聩的啓示意義。故而,我繼續看好夏鵬程,繼續對他的未來滿懷期待!

2022年6月4日星期六醉墨先生于古風堂北窗下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挂雲帆濟滄海    180cm×49cm×2

李白《行路難》   280cm×144cm

李白《月下獨酌》  280cm×144cm

蘇轼 《江城子·密州出獵》   280cm×144cm

李白  清平調  144cm×160cm

張旭  《桃花溪》 144cm×160cm

王維 《鳥鳴澗》 160cm×144cm

柳宗元《江雪》 160cm×144cm  

王維 《山中》 160cm×144cm    

韋應物 《滁州西澗》 160cm×144cm   

孫過庭《書譜》句    200cm×200  

孫過庭《書譜》句    200cm×200  

孫過庭《書譜》句    200cm×200  

孫過庭《書譜》句    200cm×200  

霞  144cm×200cm

岩     144cm×200cm

夏鵬程簡介

夏鵬程,湖南益陽人,居住、工作于北京,師從沈鵬、廣軍先生。現爲UCCA國際藝術委員,清華大學書畫高研班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泉深微信號:Lionc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