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工商資訊 / 商家信息

腸道顧好 = 皮膚亮、免疫強、情緒穩,你每天的心情,可能是腸道在說話


腸道顧好 = 皮膚亮、免疫強、情緒穩,你每天的心情,可能是腸道在說話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吃得不多,卻常脹氣?便祕時像塞車,腹瀉時又如水龍頭?皮膚一會長痘、一會乾燥,一到換季就感冒?別再把這些小毛病當作「體質不好」,真正的問題,很可能藏在你的腸子裡!

養生要先養腸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與免疫中樞。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為什麼「養生要先養腸」,以及你每天都能做到的簡單調理法。

腸道為什麼這麼重要?

人體內約有100兆個微生物生活在腸道,其中包含數百種不同的細菌菌株,統稱為腸道菌相(gut microbiota)。這些菌影響的不只是消化,還包括:

免疫力高低(腸道佔人體免疫細胞70%以上)

情緒穩定(腸道製造90%血清素,影響快樂與睡眠)

皮膚健康(腸道菌與皮膚菌密切互動)

腦部清晰度(腸道與大腦的「腸腦軸」)

代謝效率與體重管理(特定菌群可控制飢餓與血糖)

一句話:腸道好,人才會好




腸道失衡會出現什麼症狀?

以下是常見腸道菌相失衡的警訊:

長期便秘或腹瀉交替

總是脹氣、胃悶、不消化

皮膚暗沉、痘痘、異位性皮膚炎

情緒起伏大、腦霧、難以集中精神

容易感冒、過敏、免疫力低落

當腸道的「好菌」被「壞菌」壓過,身體會陷入慢性發炎與毒素累積,進而影響全身。


養腸的三大關鍵:高纖、好菌、發酵

1. 高纖食物:高纖食物是好菌的食物!富含可溶性與非可溶性的膳食纖維,能幫助排便、餵養益菌。

推薦食材:燕麥、地瓜、奇異果、蘋果、南瓜、秋葵、黑豆。

小秘訣:每天至少吃5種以上的天然蔬果與全穀雜糧。



2. 發酵食品:補充活菌,重建菌相。發酵食物含天然益生菌,有助增加好菌、抑制壞菌。

推薦食物:優格(原味無糖)、泡菜、酸菜、味噌、納豆、康普茶、醋飲

建議:初期攝取量要適中,避免過量引起腸鳴或腹瀉。



3. 益生元(Prebiotics):讓益菌長得更好!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有助菌相的多樣性。

推薦來源:蒜頭、洋蔥、香蕉、菊苣根、蘆筍、大豆纖維。


簡單養腸計畫,從早到晚可以這樣做

時間與養腸建議

起床時: 一杯溫水+1小匙檸檬汁或是蘋果醋,喚醒腸胃

早餐: 燕麥粥+奇異果+優格,提供纖維與活菌

午餐: 半碗蔬菜、多色的蔬果、五穀飯

下午茶: 酸奶/堅果+康普茶或溫水

晚餐: 地瓜、豆腐、湯類,避免油炸與生冷

睡前: 早睡就是最好的腸道修復時間

小提醒:腸道細胞約每5~7天會更新,持之以恆,就能看到改變!

情緒與腸道的秘密:腸腦軸的神奇關係

腸道與大腦之間有一條神經高速公路:「迷走神經」。當腸道菌相平衡,大腦也會感到放鬆與快樂。相反地,當壞菌過多,會刺激發炎反應,引發焦慮與腦霧。你以為是情緒不好,其實可能是腸道菌在「鬧情緒」。



除了飲食,這些習慣也影響腸道

熬夜 → 減少好菌活性

壓力 → 增加腸漏症風險

久坐 → 腸蠕動變慢

抗生素濫用 → 好菌被全數消滅

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冥想或深呼吸10分鐘,也能提升腸道動力。

每天照顧腸道,就是最溫柔的養生

養生不用複雜,也不用昂貴,你只需要從早上的那一口優格、那一根香蕉、那一杯溫水開始。當你願意對自己的腸道好一點,它就會回報你清晰的頭腦、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免疫力,還有讓人羨慕的氣色與膚質!




推薦閱讀

七大天然降膽固醇食材,讓健康從餐桌開始

養老與投資兼得的理想社區-永春莊 可租可買靈活選擇,安居養老更省心!

找回平衡: 長者與上班族如何面對身心壓力

睡眠養生:重啟身體自癒力的關鍵

「快樂激素」血清素能提高身心的幸福感, 失眠、疲勞、煩躁等的背後成因居然是缺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