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國際新聞

前總統奧巴馬曾抨擊政府關閉爲“訛詐”視頻再度流出 令民主黨陷入左右爲難


前總統奧巴馬曾抨擊政府關閉爲“訛詐”視頻再度流出 令民主黨陷入左右爲難


【美南新聞泉深】華盛頓報道——隨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二個月,一段2013年由時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發表的講話視頻近日被重新翻出。視頻中,奧巴馬嚴厲譴責政府關閉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爲”,並指責“以關閉政府作爲政治訛詐手段”損害國家利益。如今這段影像在社交媒體上熱傳,令目前處于談判僵局中的民主黨陷入極爲尴尬的處境。從奧巴馬當年譴責“政府關閉是訛詐”,到如今民主黨因堅持政策立場而被指“重蹈覆轍”,確實給人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政治回環

一、關鍵事實(Fast Facts)

舊言再現:奧巴馬在2013年國會僵局期間曾公開表示:“想一想,僅僅因爲不喜歡一項法律,而且它已被判定合憲,就關閉政府。曆史上沒有一個國會曾經如此不負責任,竟以威脅違約、威脅經濟停擺來迫使總統讓步。”

現實困境:當前政府關閉已持續兩個月,造成廣泛影響:全國交通延誤,部分教育與醫療項目暫停,約4200萬名美國民衆的SNAP(補充營養援助計劃)補貼面臨中斷風險。

黨派對峙: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團體堅持,除非共和黨提出的重啓方案包括延長“奧巴馬醫改”(Affordable Care Act)補貼,否則不會支持任何版本的重啓法案。與此同時,共和黨主導的至少13項重啓提案均被民主黨阻止。

二、民主黨的兩難處境

這段視頻的再次曝光,使民主黨面對兩層矛盾與壓力:

(1)曆史標准與現實行爲的沖突

當年奧巴馬痛批“關閉政府即是政治訛詐”,如今民主黨卻被指在重演類似策略。共和黨指責民主黨“將國家當做人質”,稱其“違背了自己曾經的道德立場”。

(2)政策談判與公衆觀感的落差

民主黨強調,此次堅持立場是爲維護醫保補貼與弱勢群體權益;但在公衆眼中,隨著政府停擺時間拉長,經濟與民生影響日益明顯,“責任究竟在誰”成爲焦點。奧巴馬昔日言論的重現,無疑加劇了“自我矛盾”的負面印象。

叁、各方反應與戰略考量

共和黨批評民主黨“雙重標准”

共和黨發言人指出,民主黨此刻的做法與奧巴馬當年的指責完全相悖,“政府應按時付賬、依法通過預算,而不是長期讓國家陷入危機循環。”

民主黨堅稱立場合理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表示:“我們不會簽署任何不包含醫保補貼延伸的重啓法案。這不是黨派博弈,而是爲了避免醫療體系再次陷入危機。”

民衆與社會的連鎖反應

政府關閉對民生影響逐步擴大:航班調度受阻,教育撥款延誤,公共部門員工停薪,社會服務壓力倍增。輿論普遍認爲,若停擺繼續,雙方都將付出沉重政治代價。

四、曆史的反諷

2013年,奧巴馬執政期間因醫改爭議引發政府短暫停擺。當時他批評共和黨“以政府關閉爲籌碼訛詐國家”,引發全國共鳴。如今,曆史仿佛上演反轉——曾經譴責這一做法的政黨,如今被指重複了當年的模式。

這種“角色互換”的曆史對照,讓民主黨面臨更嚴峻的輿論審視。

五、未來談判走向

若停擺持續,民主黨恐將背負“言行不一”的指責,影響2025至2026年選舉周期的道德與輿論優勢。

共和黨可能利用此“曆史反噬”作爲政治動員工具,在選民中強化“責任政府”形象。

隨著經濟與社會服務壓力加劇,“政府爲誰服務”“誰應爲停擺負責”將成爲選民核心關注。

民主黨若無法在堅持政策訴求與公衆觀感之間取得平衡,恐在輿論戰中陷入被動。

六、結語

一段塵封多年的視頻,意外成爲當下政治鬥爭的“回聲鏡”。

奧巴馬當年指責“政府關閉是訛詐”的言辭,如今反噬其黨,令民主黨陷入前所未有的道德與策略困局。

在政府停擺延續、民生受累的背景下,民主黨如何擺脫曆史陰影、化解現實危機,將直接影響其政策信譽與未來選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