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工程讓稻米生成人血白蛋白, 大幅降低救命藥成本,中國團隊大突破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人們的日常印象中,稻米是餐桌上的主食;而在中國科學家的手中,它正在成為「造血工廠」。近期,由武漢禾元生物科技主導的「轉基因水稻生成人血清白蛋白(HSA)」技術傳來重大突破——臨床三期試驗已經完成,產品進入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審批程序,距離正式上市僅一步之遙。
打破血漿依賴的瓶頸
人血清白蛋白是醫院中常用的救命藥,用於燒傷、大手術、肝硬化、水腫及休克等搶救。但它只能從血漿中提取,來源有限且成本高昂。據統計,中國每年對HSA的需求高達數千噸,其中超過六成依賴進口。這不僅抬高了價格,也存在公共衛生風險,一旦供應鏈受阻,病患將陷入用藥困境。
技術原理:讓稻米變成「生物反應器」
這項技術源於2011年武漢大學科研團隊的基礎研究。他們將負責生成HSA的基因植入水稻基因組,並透過定向蛋白存儲技術將其集中於稻米胚乳細胞內的蛋白體中。
為什麼選擇水稻?
高效合成:水稻胚乳細胞擁有完整的真核蛋白折疊與修飾系統,能生成與人體血漿來源相同結構的白蛋白。
自花授粉:避免基因擴散,降低生態風險。
成本優勢:每5公斤糙米可提純30克HSA,純度達99.9999%,成本比傳統血漿提取法低約60%。
從實驗室到工廠生產
禾元生物已建成智能化生產線,現有年產100萬支HSA注射液的能力,並規劃在擴建後達到1200萬支的產量,相當於國內進口量的25%。
三期臨床結果顯示,稻米來源HSA在安全性、純度及治療效果上,與血漿提取的產品無差異。這意味著未來患者可以用到更便宜、更安全、更穩定供應的救命藥。
應用價值:不只救命,更是戰略保障
降低價格:目前市場上一支20g/瓶的人血白蛋白價格約500元,技術成熟後有望降至約300元。
戰略儲備:在災難、疫情等緊急情況下,可快速擴產,保障供應。
推進生物製藥新模式:植物工廠可用於生產其他藥用蛋白,如抗體、疫苗,開啟「植物藥物工業化」的新時代。
國際的關注
該成果早在2011年就登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被譽為「用農業解決醫療瓶頸」的典範。近年來,隨著中國在生物製藥和轉基因安全評估方面的制度完善,這項技術終於迎來產業化落地的時機。
專家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表示,植物生物反應器的核心優勢在於規模可控、成本可降、污染風險低,稻米造血的成功將成為全球藥用蛋白生產模式的重要轉折點。
一粒米的醫療奇蹟
一旦正式上市,「稻米造血」不僅能滿足中國國內的用藥需求,還有機會出口至其他高需求國家,成為中國生物科技「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同時,該技術還能與農業生產深度結合,打造「糧藥雙用」的農業新業態。
推薦閱讀
H Mart全美門市開放NationsBenefits Flex Card付款,助力健康飲食可及性
台大名醫 + 梅約專家:肝膽胃腸科的頂尖名醫謝廷徽博士定居休斯頓,守護民眾健康
「快樂激素」血清素能提高身心的幸福感, 失眠、疲勞、煩躁等的背後成因居然是缺少它
#稻米造血 #生物製藥 #人血白蛋白 #中國科技 #轉基因水稻 #醫療創新 #救命藥 #植物工廠 #臨床試驗 #醫療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