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工商 / 商家信息

增肌養肌,中西合璧好體力,吃對、練對、睡好,肌肉自然長回來


增肌養肌,中西合璧好體力,吃對、練對、睡好,肌肉自然長回來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年過 30之後,身體悄悄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肌肉每 10 年會流失 3%~8%。許多人沒有變胖,卻愈來愈覺得肌肉「有點鬆」,或是提東西吃力、沒走幾步就開始喘。醫學界提醒:肌肉不足不只是外觀問題,更可能提高跌倒、代謝下降與慢性病的風險。但好消息是,增肌永遠不嫌晚。只要吃對、練對、睡好,肌肉都能再度強壯。

西方醫學講求營養與運動並重,中醫則從「脾胃」「腎氣」談起,兩者其實可以互相補強,為我們打造一套更溫和、更長久的增肌策略。

西方研究:增肌黃金三角—蛋白質、阻力訓練、睡眠

1.補充足夠蛋白質,是增肌第一步

許多權威期刊(如《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指出,成年人與中高齡者,增肌的理想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1.0~1.2 公克蛋白質/天,若想積極增肌,可短期提升到 1.2~1.6 公克。對一位體重 60 公斤的人而言,每天應吃下 60~70 公克蛋白質,並均衡分散在三餐效果最佳。

常見優質蛋白食物

魚類(鮭魚、鯖魚、白魚)

雞胸、火雞肉

豆腐、豆干、毛豆、鷹嘴豆

蛋、希臘優格、低脂牛奶

實際怎麼吃?

以 60 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日蛋白質目標大約 60~70 公克,可分配在三餐與點心中:

早餐:1 顆蛋(約 6g) + 一杯低脂牛奶或豆漿(7~8g),再搭配一片起司或一小把堅果

午餐:一掌心大小的魚、雞胸肉或豆腐(20~25g)

晚餐:再來一次「一掌心」的蛋白質主菜(20g 左右)

每餐都問自己:「這餐的蛋白質在哪?」若能做到餐餐有主菜、點心有乳製品或堅果,肌肉自然不會掉太快。



2.阻力訓練:肌肉要用才留得住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週至少有兩天做阻力訓練,要訓練大肌群,如腿、臀、背、胸、手臂,每組 8~12 下,1~3 組即可起步。

居家就能做的小訓練:

深蹲、椅子坐站

牆壁伏地挺身

提水壺當啞鈴(彎舉、側平舉)

彈力帶拉伸

重點不是練得多「猛」,而是持續、漸進:從可以接受的重量與次數開始,慢慢增加。只要動作標準、穩定呼吸,哪怕一天只花 15~20 分鐘,都是向肌肉「報到」的訊號。



3.睡眠與壓力:荷爾蒙決定

肌肉成長不是在運動時,而是在睡眠、修復過程中完成。若睡眠不足,生長激素下降、皮質醇升高,都會讓肌肉難以合成。

三個好睡原則:

每天固定上床時間

睡前 2 小時避免重口味、高糖飲食與大量咖啡因

白天多曬太陽,有助調節生理時鐘

生活越規律,肌肉越容易被「修補」得扎實。

中醫觀點:補脾、養腎、氣血足,肌肉才結實

中醫眼中的肌肉與兩大系統密切相關:

1. 脾主肌肉:脾好四肢有力

脾負責「運化」飲食,把食物轉成能量。脾弱的人容易疲倦、沒力氣、肌肉鬆軟。

2. 腎主骨:骨強,肌才有支撐

腎氣足可讓筋骨強壯,使肌肉更有彈性、不易受傷。

中醫建議:吃這些食材最穩健

1.健脾補氣食物

山藥、小米、糙米、燕麥、黃豆、紅豆、綠豆等,這些食材有助脾胃運化,使能量來源穩定,讓運動時更有力。

2.補腎強筋食材

黑芝麻、黑豆、核桃、腰果等,可與雞肉、排骨燉湯,或磨粉加入早餐,補腎又補能量。

3.烹調方式以「溫暖胃」為主

中醫建議食物溫熱為佳:煮熟、少冰飲、減少沙拉為主餐的狀況。長期生冷飲食會使脾胃虛弱,吸收力下降,不利增肌。



中醫式運動:內外兼養

太極、八段錦:改善平衡、強化下肢、促進氣血流動

健走、緩跑:溫和心肺訓練,有助提升基礎代謝

這些運動比「猛爆」更能讓中高齡族群「長期做下去」。

生活增肌三習慣:從今天開始最實用

習慣一:每餐都看到蛋白質主角

把蛋白質放在餐桌中心位置,讓身體每天有足夠原料修補肌肉。外食時也可優先選魚肉、雞肉、豆腐、蛋類。

習慣二:安排固定的「肌肉日」

把運動寫進行事曆,如同正式約會。例如:週一、三、五晚餐後 20 分鐘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選 2~3 天,固定時間做阻力訓練。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居家深蹲、椅子坐站、牆壁伏地挺身都算。可以跟家人一起做,把它當作家庭小活動。做少沒關係,但一定要定期做。

習慣三:睡眠當作「身體進廠保養」

睡得好,肌肉修復快;睡不好,再努力練也效果有限。若白天壓力大,睡前可做深呼吸、緩慢伸展,讓全身放鬆。

肌肉,是最值錢的健康存款

不論你的年齡是 30、50、或70 歲,只要開始吃對、動對、睡對,肌肉都會願意「長回來」。西方研究提供具體操作方法,中醫則補足體質調理與長期保養的缺口。想要一個能走、能提東西、能陪家人旅遊的身體,從今天起,每一口蛋白質、每一次深蹲、每一晚好睡眠,都是在替未來的自己存下一份「行動自由」。





推薦閱讀

找回生活的力量,重啟再次出發的內在動力

聯合健康保險 2026 年紅藍卡優惠計劃為您提供價值、便捷和多元選擇

玉山銀行進軍達拉斯,台灣金融新力量串聯美南供應鏈版圖

赤腳接地,與樹共振,靜心感受大地能量,當科學遇見自然的智慧,找回身心平衡

血糖不穩定怎辦?九大飲食策略幫助你,控制飯後血糖,提升代謝,重啟好能量

告別3C焦慮,父母必學5招數位育兒心法,3C非洪水猛獸,而是需要智慧駕馭的工具

 











 

#增肌養肌   #中西合璧養生   #肌少症預防  #銀髮健康  #營養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