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亭修復工程蓄勢待發 ——見證休士頓與台北長達半世紀的深厚情誼

(记者 王洁)1961年,台北與休士頓締結為姐妹市。數年後民間成立非營利「休台聯誼會」致力文教交流:中美雙方的學者名流、有心人士都熱心支持。但兩市情誼的主要象徵、位於荷門公園內的「敦睦亭」,卻自1979年建成至今將屆近五十年,長期歲月的侵蝕造成日漸嚴重的結構與裝飾上的損壞。今天,這座由台北市政府贈送、備具東方古典建築美學的傳統中式涼亭亟需全面整修。
敦睦亭誕生源於1979年台美斷交前夕,時任台北市長的李登輝先生主動提案贈亭,希望藉它象徵及鞏固台北與休士頓市民間的情友誼。休士頓市議會於1978年2月正式通過接受台北市的餽贈,並指派公園開發處負責規劃將它設置於「玫瑰花園」中。亭子由台灣工匠以傳統工法製作完成後運抵美國,並於1979年5月20日盛大揭幕,李登輝市長與休士頓市長麥康皆攜眷出席,兩市議員代表及民眾也有多項互動。自此,敦睦亭成為荷門公園中的一道獨特風景,也是珍貴的國際友誼的具體象徵。
然而,隨著城市變遷,敦睦亭於2013年因應園區大幅重新規劃被整體遷移至風景絕佳的「麥高文紀念園區」中。儘管位置更為醒目優雅,但亭身卻逐年受損,瓦件破裂、彩繪褪色、木構件滲水、吊飾脫落等問題日益明顯,保存下去的前景堪憂。
自2016年起,休士頓—台北姐妹市協聯誼會已高度關注敦睦亭的修復。雖然當年市府已承諾撥款協助修復,但不久即因哈維颶風災後經費調動,進度中斷。直到2021年預算重啟,並市府於2022年初延聘專業團隊展開評估,2023年完成初步設計圖並向市府申請開始施工規劃。惜因後續細節未經釐清且有估價爭議,再度停擺。2024年間休台會遂曾尋求台北市政府協助,並與新任休士頓市府團隊積極溝通,終於在2025年獲得正面回應,修復工程有望重新啟動。
除了必需做的結構體修補由此間結構工程師負責,「瓦作」與「彩繪」為敦睦亭修復的兩大核心工項目。兩項都極具挑戰性,循傳統工法並依據原設計全面重來。譬如屋瓦,所需不下二十種不同瓦件,皆需由台灣原匠師選購或依原樣訂製後運抵美國現場逐片安裝。「木作」部份有一些缺損的亦然。而此外美國環保法規規定自1978年起後禁用含鉛油漆,意味著亭子現有彩繪需全面剝除,然後再由專業匠師重新繪回所有細節。這樣既忠於原貌又保存了藝術水準,而且不違原來的一段歷史。
此兩項修復工程將休台會希望由台灣請來文化部認證的匠師協助,主要是瓦作大師王榮貴與彩繪大師蔡龍進。兩位師傅都在台灣參與多項大型傳統式樣建築修建數十年,絕非此地工匠可以取代。因爲不經公開招標,來美匠師所涉費用全需此間民間團體募集,不能動用公帑,但其他所有項目仍由公款支付。休台會已在努力策劃相關事宜。
這些是敦睦亭的屋瓦細部。最基本的瓦是蓋覆屋頂的板瓦跟覆蓋間縫的筒瓦,到底有檐瓦,滴水;脊瓦有好多構件才能優雅地完整覆蓋屋脊:有屋脊瓦、屋脊筒瓦、邊瓦、壓邊瓦;每脊有龍頭或戧獸一,走獸四個。當然還有寶頂。亭子當初規格很高都是用明黃色的琉璃瓦。這次施工中已能應用到一些新的技法及材料,更保証防水的功能。隨後的訪談部份有些例子。
在彩繪方面,大家請看看這些覆蓋了每一寸表面的彩繪:除了到處的華麗紋飾與典雅配色,額枋是正規的「和璽彩畫」:有精細的龍,每面四條,活龍活現而且用了「瀝粉」的加工手法,完全是三次元的表現。其他還有浮雕、勾邊等手法,透過層層疊色與光影處理使畫面更具充滿立體感與生命力。
休台聯誼會預計他們工作期間會有休士頓文化圈的參與,將會是休士頓市的一場藝文盛事!
休台聯誼會表示:「敦睦亭不僅是一座亭子,更是跨越半世紀的友誼象徵。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募款與修復,不僅修復建物,更傳承文化與歷史記憶。我們呼籲旅美華人社群與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們共同出力,讓這座亭子在未來五十年繼續見證台北與休士頓的情誼。」
敦睦亭的修復不僅是一次工藝挑戰,更是一場歷史責任與文化使命的實踐。當東方建築的典雅再次於休士頓綻放光采,這座亭子將繼續為下一代訴說著兩座城市間跨越時空的深厚情誼。此次籌款活動,正是這場重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