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聽過「大腦的神奇養料」?如何自然提升? BDNF 的驚人潛力
讓你遠離憂鬱、失智與腦霧(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你是否常感覺記憶力衰退、思緒模糊、甚至情緒低落?這些問題背後,有可能隱藏著一個被忽略的關鍵因子,那就是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這個被科學界譽為「神經奇蹟因子」的蛋白質,正是維護大腦年輕與活力的核心要素,如果缺乏,就會產生上述的情況。BDNF 是什麼?為何被稱為「大腦的神奇養
2025-08-26
2420

看見希望! 從每天打針,到不必再打胰島素,北大團隊重大進展
助糖尿病患者擺脫依賴(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對於全球數億名糖尿病患者而言,每日注射胰島素、時刻監測血糖,是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日常。特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破壞了胰島β細胞,幾乎終身都要依賴胰島素。然而,2025年初傳來的好消息,或許將改寫這段歷史,北京大學邓宏魁教授團隊,利用患者自體細胞,重編程生成功能完整的胰島細胞並移植回體內,讓患者徹底擺脫外源性胰島素,並已穩定控糖超過 20 個月。研究核心:自體細胞 →
2025-08-21
2901

用基因工程讓稻米生成人血白蛋白, 大幅降低救命藥成本,中國團隊大突破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人們的日常印象中,稻米是餐桌上的主食;而在中國科學家的手中,它正在成為「造血工廠」。近期,由武漢禾元生物科技主導的「轉基因水稻生成人血清白蛋白(HSA)」技術傳來重大突破——臨床三期試驗已經完成,產品進入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審批程序,距離正式上市僅一步之遙。打破血漿依賴的瓶頸人血清白蛋白是醫院中常用的救命藥,用於燒傷、大手術、肝硬化、水腫及休克等搶救。但它只能從血漿中提取,來源有限且成本高昂。據統計,中國每年對HSA的需求高達數千噸,其中超過六成依賴進口。這不僅抬高了價格,也存在公共衛生風險,一旦供應鏈受阻,病患將陷入用藥困境。技術原理:讓稻米變成「生物反應器」
2025-08-20
2026

中年女性的選擇題:焦躁還是自在? 從荷爾蒙轉變到生活支持
打造平穩優雅的熟齡轉身(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四十多歲之後,不少女性就走到人生的「轉彎處」,家庭責任未減、職場壓力依舊,而身體卻開始發出不同的訊號:心情易怒起伏、夜裡難眠出汗、原本緊實的皮膚變得鬆弛,還莫名地感到焦躁或心悸。這不是自己變了,而是身體正在慢慢進入「更年期」。與其害怕,不如理解這段生理過渡期背後的機制,並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溫柔陪伴自己,度過這段黃金調理時期。更年期的生理訊號:熱、痛、碎睡、易怒更年期不是一夜之間的轉變,而是一個過程,醫學上稱為「圍絕經期」(Perimenopause),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此階段,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波動劇烈,進而導致一連串身體與心理的
2025-08-19
1615

周啓誠牙醫專欄59— 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症及其與牙科的關系!
我之所以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是因爲它遲早會觸及我們大多數人,即使不是所有人。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爲我們都有父母,或許還記得我們的祖父母,而且我們很多人都經曆過他們表達的沮喪,他們覺得自己的記憶力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退。不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會下降,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我自己的家庭也經曆過這種情況,我相信這是一個值得與讀者探討的有趣話題。 隨著我們許多人年齡的增長,開始感覺記憶力越來越差,我傾向于說,我們中的許多人會在之後開玩笑地說:“我得癡呆症了!”
2025-08-15
3066

細胞會「生鏽」?為細胞套上「防鏽膜」,四大實用策略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鐵」的認識多半與「造血」、「補鐵」或「紅肉營養」相關。事實上,鐵對身體健康確實扮演關鍵的角色——它是血紅素的重要成分,是攜帶氧氣的核心。但你知道嗎?當鐵過量,反而可能讓身體的細胞「生鏽」,引發一連串疾病,甚至導致細胞死亡,這就是科學界近年高度關注的現象:鐵死亡(Ferroptosis)。當細胞開始「生鏽」:什麼是鐵死亡?鐵死亡是一種新穎的細胞死亡形式,與我們熟知的凋亡(Apoptosis)不同。它並非細胞自我設計的結束過程,而是由體內過多鐵與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產生大量自由基,破壞細胞膜,導致細胞壞死的現象。這種「氧化風暴」,就像金屬遇到空氣與水會生鏽一樣,使細胞結構不再完整。
2025-08-14
1395

動靜合一,簡單又可持續的日常運動
養心肺、穩平衡、護關節,健康一輩子(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對大多數人來說,運動最大的挑戰不是高強度訓練,而是要找到能每天持續做的鍛鍊。一項大型分析顯示,即使是中等強度的日常活動(如快走),只要累積到每週約75–150分鐘,就能明顯降低死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即便未達指南標準,也依然有益健康。這意味著「能長期堅持的中等量運動」,比偶爾的高強度運動更有價值。走路:最容易上手的全能運動快走屬於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容易養成習慣、受傷率低。長期維持步行習慣者,總死亡風險可下降約20–40%。做法建議:每週至少5天,每次15–30分鐘,以
2025-08-13
2921

中國團隊首創: 納米機器人清除血栓,無痛安全
未來,中風心梗等奪命疾病的結局將被改寫(美南新聞韋霓特稿)血栓(血液在血管內形成的固體塊)是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肺栓塞等疾病的元兇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死亡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而血栓正是其中關鍵的病理環節。一旦血管被堵塞,器官將在短時間內缺血壞死,因此臨床上常以「分秒必爭」形容救治的緊迫性。傳統的溶栓治療雖然有效,但往往需要大劑量藥物,並伴隨出血等副作用;介入手術雖可直接取出血栓,但屬於有創操作,對患者的身體負擔不小。因此,一種既能快速清除血栓、又無需開刀、且副作用低的新技術,成為全球醫學界追求的目標。中國團隊首創:可注射磁控納米機器人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
2025-08-12
3714

長壽飲食智慧:從餐桌開始的慢老人生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你吃的食物,決定你活得多久。」這句話雖簡單,卻揭示了飲食對健康與壽命的深遠影響。無論來自東方中醫的「食療養生」,還是西方營養學中的「抗發炎飲食」,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選對食物,不只能預防慢性病,更能延緩老化、保護大腦、穩定情緒,讓我們活得更久、更有品質。長壽「藍區」的關鍵要素全世界被公認為長壽典範的區域,例如日本沖繩、義大利薩丁尼亞島、希臘伊卡利亞島、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和美國加州的洛馬琳達,被稱為「藍區」。這些地區的百歲老人比例遠高於其他地方,研究者深入調查發現,除了良好的社交支持與生活步調外,飲食是長壽的關鍵要素之一。回歸自然簡單新鮮、少加工的原則
2025-08-10
2802

便祕怎麼辦?從飲食、運動、排便習慣全面調整
腸腸久久沒上,人生怎麼能順暢?【美南醫療專欄】作者: 謝廷徽 醫學博士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明明昨天吃了不少,今天坐在馬桶上卻像在打坐,雙眼空洞,內心焦慮,肚子鼓鼓,屁聲嘹亮,結果——「什麼都沒有」。別懷疑,你不是一個人。便祕,是腸胃科門診最常見的煩惱之一。根據研究,超過15% 的人有慢性便祕問題,尤其是女性與長者更容易「腸」期困擾。
2025-08-07
1915

腸道顧好 = 皮膚亮、免疫強、情緒穩,你每天的心情,可能是腸道在說話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吃得不多,卻常脹氣?便祕時像塞車,腹瀉時又如水龍頭?皮膚一會長痘、一會乾燥,一到換季就感冒?別再把這些小毛病當作「體質不好」,真正的問題,很可能藏在你的腸子裡!養生要先養腸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與免疫中樞。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為什麼「養生要先養腸」,以及你每天都能做到的簡單調理法。腸道為什麼這麼重要?人體內約有100兆個微生物生活在
2025-08-06
2326

七大天然降膽固醇食材,讓健康從餐桌開始
哈佛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實證建議,助你遠離心血管風險(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當今高油高糖的飲食環境中,膽固醇過高已成為全球健康隱憂之一。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高膽固醇與心臟病、中風密切相關,而令人欣慰的是,這種風險往往可以透過「吃得對」來改善。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長年倡導「飲食改變可勝過藥物」,提出一套基於實證的飲食指引——哈佛健康飲食金字塔(Healthy Eating Pyramid)。這套指引強調天然食材的力量,鼓勵以植物為基礎的營養攝取,對於改善膽固醇與整體心血管健康都有顯著成效。
2025-08-05
2858

HCC攜手媒體,共創人才未來。AI、網路安全、NASA – 實作成果備受矚目
【美南新聞韋霓休斯頓報導】休士頓城市大學(Houston City College,縮寫HCC,七月剛從原“休士頓社區大學 Houston Community College”易名)於7月16日,在West Loop校區舉辦「媒體表彰餐會」(Media Appreciation Luncheon),邀請大休士頓地區多家媒體與貴賓齊聚一堂,展現HCC長期深耕社區與媒體合作的誠意與成果。透過午餐交流、簡報分享與實地參觀,HCC成功串聯教育資源與公共傳播力量,為學院的未來發展鋪設更堅實的基礎。華裔領袖肯定
2025-08-03
2511

找回平衡: 長者與上班族如何面對身心壓力
釋放內在壓力,重建幸福感與健康的人生(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在這個節奏快速、資訊爆炸的時代,身心壓力幾乎成為每個人的共同語言。根據《The Lancet Psychiatry》的一項全球研究顯示,疫情後全球焦慮症與憂鬱症的發生率上升了超過25%,長者與上班族成為心理壓力的高風險族群。一、上班族:看不見的壓力,壓垮生活品質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的報告,高達 76% 的美國上班族表示「工作」是他們壓力最大的來源。這種壓力不只是來自工作量或業績目標,還包含了長時間面對螢幕、人際互動緊繃、家庭與職場難以平衡等的「隱性壓力」。
2025-07-31
3061

逆齡有道:五大類抗衰老食物讓人顯年輕
從飲食開始打造延緩老化的健康生活(美南新聞休斯頓報導)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代謝機能與細胞修復能力逐漸下降,許多人開始尋求有效的抗老秘訣。除了基因與生活習慣之外,科學研究已證實,飲食在延緩老化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我們邀請養生專家林博士分享「讓您更年輕的抗衰老食物」。林博士分析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加上他本身多年養生的經驗,發現五大類逆齡食物,這些食物中特定營養素能活化細胞內的抗老機制,甚至影響DNA修復與細胞壽命。以下介紹五大類經科學研究證實具抗衰老作用的食物類型,搭配現代營養學的觀點,幫助您吃得健康又顯年輕。一、富含煙醯胺單核苷酸(NMN
2025-07-30
2586

春養肝、夏養心,秋潤肺、冬補腎! 四季調五臟,健康節奏跟著養就對了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你知道嗎?春天容易肝火旺、夏天容易心煩氣躁、秋天咳嗽不止、冬天手腳冰冷、精神不濟……這些不是巧合,而是五臟與季節的對應反應。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認為人體與自然節氣同步運轉,四季對應五臟:春對肝、夏對心、長夏對脾、秋對肺、冬對腎,若能在對的季節調養對應的臟腑,身體會更順、氣血更旺、免疫更強!讓我們跟著四季節奏,一起學會最簡單、最自然的五臟養生術。春天養肝:讓情緒流動,身體才不鬱春天萬物生長、陽氣升發,對應人體的「肝」。肝主疏泄,與情緒、眼睛、筋膜密切相關。
2025-07-29
2084

睡眠養生:重啟身體自癒力的關鍵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精神壓力大,失眠與睡不好成了普遍困擾。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夜裡輾轉難眠,即使入睡也淺眠多夢,清晨醒來依舊疲憊?若長期如此,不僅影響情緒與專注力,更可能傷害免疫系統、加速老化、誘發慢性病。事實上,睡眠不只是讓人休息,它是身體每日修復與重建的核心機制。當你睡得好,整個人就像換了一顆電池,精神、情緒、代謝與免疫力都會煥然一新。睡眠過程中身體會釋放生長激素科學研究指出,睡眠過程中,大腦會清除代謝廢物,神經細胞進行重組,身體也會釋放生長激素來修復肌肉與細胞。許多研究更發現,慢性失眠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焦慮症與失智症都有顯著關聯。換言之,睡不好不只是「精神差」,更是慢性病的危險因子。
2025-07-27
2623

你看不見發炎,但它正在「燒」你的健康,啟動抗發炎生活,從今天起吃對、睡好、動起來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你是否常常覺得累、常感冒、痠痛難解、皮膚暗沉?檢查報告卻顯示「一切正常」?事實上,你的身體裡很可能正在悄悄「發炎」中!現代醫學越來越重視「慢性低度發炎」(inflammaging)對健康的破壞力。這不是大病突襲,而是日積月累的發炎反應,在身體裡一點一滴釀出慢性病,像是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關節炎,甚至失智症與癌症的風險,都與發炎有密切的關聯。
2025-07-26
2920

保險公司放寬「事前授權」,對民眾與醫界意味著什麼?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美國健保制度又有變革。近日,全美最大健康保險公司之一的UnitedHealthcare,以及Cigna等主要業者相繼宣布放寬「事前授權」(prior authorization)制度,讓醫療服務的取得變得更加流暢。這項改革不僅有望改善醫患關係,也可能重塑整個保險市場的運作邏輯。什麼是「事前授權」?事前授權,是美國健保體系中長期實施的一項機制。當患者需要接受特定檢查(如MRI)或療程(如某些昂貴藥物或手術)時,醫師必須先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等待其批准後才能進行治療。這項機制的初衷,是為了控管醫療支出、防止濫用資源,但實務上卻常常造成就醫延遲,甚至對急重症或罕病患者造成嚴重後果。根據美國醫學會(AMA)2022年的調查,約有94%的醫師表示事前授權延誤了患者的治療,其中有1/3的醫師曾有病患
2025-07-24
2498

吃出年輕光采:9種抗皺食物,讓肌膚Q彈不鬆垮!
食物就是保養品!用餐桌上的天然力量,撫平歲月痕跡(美南新聞韋霓報導)年紀悄悄爬上來,鏡子中的自己能看出臉上的細紋,若不想靠醫美、不想天天花時間上妝遮皺,可以從吃的食物開始改變皮膚。別懷疑,飲食不只影響身體健康,也能悄悄逆轉肌齡,真正讓肌膚年輕的關鍵,不只是塗在臉上的,而是吃進嘴裡的。最新營養學研究證實,某些天然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質、膠原蛋白促進劑與水分保護因子,長期攝取能幫助皮膚延緩老化、減少皺紋、提升彈性。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把食物當作保養品,吃出自然美!我們為你整理出9種抗皺又能讓肌膚彈嫩有光澤的食物,讓美麗從「吃」開始。
2025-07-22
3221

揭開「腸腦軸」的祕密,優化身心從腸道開始
突破健康新思維(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您知道腸道與大腦健康和身體健康有怎樣的關係? 最新研究顯示: 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而是掌控全身的“第二大腦”!腸道可以決定健康狀況,而人的情緒、記憶與壽命,都掌握在腸道菌群之中!吃對食物,腸道健康將造就和諧的身心。最新的研究中,腸道菌群如何影響壽命、認知能力、與心理健康。研究顯示,腸道中的微生物種群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近來生物醫學領域一個至關重要的主題就是腸道與大腦之間的聯繫,這種雙向溝通系統被稱為「腸腦軸」(Gut-Brain Axis, GBA),涉及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與多種疾病均存在密切的關聯,例如焦慮、憂鬱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腸躁症等等,展開如下:
2025-07-20
2480

養生有訣竅,「冬病夏治」調理體質,關鍵就在三伏天!
把握夏季黃金30天,驅寒祛病(美南新聞韋霓報導)休斯頓陽光炙熱,在夏天,常讓人汗流浹背,不少人會選擇喝冰水、吃冰品消暑。但您知道嗎?根據中醫養生之道,在最熱的時節,反而是最適合養陽驅寒、強身健體,可以「冬病夏治」的關鍵時機。什麼是「冬病夏治」?為什麼要在三伏天調養?所謂「冬病夏治」,來自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意即將冬天容易發作的慢性病(如鼻炎、哮喘、關節炎、手腳冰冷等),趁夏季陽氣旺盛時進行
2025-07-17
1555

周啓誠牙醫專欄58 – 爲什麽有些種植牙會失敗,而有些卻不會?
爲什麽有些種植牙會失敗,而有些卻不會?這個話題可能很多讀者覺得枯燥乏味。但對于許多致力于讓每例病例都成功的專業種植牙醫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當然,在牙科診所,患者的整體健康和安全始終是首要考慮的,但歸根結底,對于種植牙相關手術的實際治療而言,我們的目標是爲所有患者提供專業的服務,確保最終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然而,即使秉持這一目標,仍然可能出現問題,並最終導致某些患者種植牙失敗。閑話少敘,我們馬上開始吧,因爲導致種植牙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將盡量在千字以內解釋其中的大部分原因
2025-07-11
1584

從代謝平衡到健康長壽,掌握粒線體,就掌握你的生命動力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線粒體是人體細胞中的「能量工廠」,也是維持生命運作與健康的關鍵器官,它擁有獨立於細胞核的DNA,且只來自於母親,可用於追蹤母系遺傳。這使線粒體成為演化、生物分類與遺傳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線粒體正式命名於1898年,來自希臘文「mitos(線條)+ chondrion(顆粒)」,主要功能在於能量生產、調節代謝控制、調節細胞凋亡、基因遺傳。線粒體:細胞的核心引擎,掌控健康的關鍵
2025-06-27
3073

從「最髒蔬果」榜單看蔬果清潔的重要性,實用妙招: 讓清洗蔬果更乾淨的六種方法
(美南新聞休斯頓報導) 無論是家庭餐桌還是外食選擇,蔬果都是我們最常接觸、也最被認為「健康」的食材來源。然而,你知道嗎?人們以為的健康食材,可能悄悄地將農藥殘留吃進自己體內。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在2025年六月最新公布的「購物者農藥指南」(Shopper’s Guide to Pesticides in Produce),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檢測資料對超過 53,000 個蔬果樣本檢測,評估農藥殘留的情況,整理出「最髒蔬果12名」(Dirty Dozen)與「最乾淨蔬果15名」(Clean Fifteen),並首次將「毒性」指標納入排名考量。不少我們每天攝取的蔬果,居然農藥的殘留量驚人。提醒消費者在採買與食用時應更加謹慎。
2025-06-24
2364

逆轉時光: 揭開生命時鐘的祕密 「端粒」的重要性,如何延緩衰老
(美南新聞休斯頓報導) 為什麼人會衰老?無論古今,人類對抗衰老的努力從未停止過,而在這場與時間的拉鋸戰中,端粒(Telomeres)被認為是生命長度的「時鐘」。這個微小的DNA片段位於染色體的末端,就像鞋帶的塑膠頭,防止染色體磨損。隨著細胞分裂,「端粒」逐漸縮短,最終導致細胞失去功能,引發衰老及各種疾病。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延緩「端粒」縮短的速度,甚至維持它的長度?答案是正面的!本報特別邀請養生專家劉博士分享「端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生活與飲食習慣來延緩衰老。劉博士清晰的解說,加上許多實用的建議,相信讀者會對「端粒」在健康上的重要性,有更深層的了解。
2025-06-18
3456

新移民必讀:安心開啟新生活!如何在美國快速處理醫療保險
(本報休斯頓報導) 剛來到美國的新移民朋友們,歡迎來到這充滿機會的土地!不過,在開始新生活的同時,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盡快提上日程,那就是購買醫療保險。在美國,醫療費用高昂,若沒有保險又遭逢意外,可能會讓你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而歐巴馬醫療保險(Obamacare,又稱ACA保險),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之一。本報邀請以解說清晰、以專業而聞名於華裔社區的志鵬保險,來談談新移民如何購買醫療保險,讓你在美國的生活多一份安心。 1. 美國健保有哪幾種?什麼是歐巴馬保險?在美國,有5種醫療保險可以供消費者選擇,分別是:雇主醫療保險 Group Plan歐巴馬保險 ACA Plan
2025-06-12
3035

腸道菌群:健康的隱形守護者
(美南新聞健康專欄) 作者: 謝廷徽 醫學博士腸道菌群的重要性腸道菌群是指我們腸道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別看它們個頭微小,數量可一點都不小——據估計,腸道裡的微生物數量多達數十兆,甚至比人體自身的細胞總數還要多 !這些「小幫手」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被稱為人體的隱形器官或第二個大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腸道不僅負責消化食物,它還擁有全身約 70% 的免疫細胞 。
2025-06-07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