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 休斯顿黄页 电子书
生活资讯 / 健康养生

改善体寒体质,养出红润好气色


改善体寒体质,养出红润好气色


从饮食、运动到情绪调养,重啟体内温暖引擎

(美南新闻韦霓特稿)你是否常常感到手脚冰冷,特别是秋冬时节,即使多穿几层衣物仍无法暖和?甚至在温暖季节,双脚依然冰凉如雪?这可能不只是单纯怕冷,而是身体「气血不足、循环不良」的信号。长期忽视,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慢性疲劳、免疫力低下、月经失调,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手脚冰冷不是小事

中医认為,手脚冰冷多与「阳气虚」与「气血虚」有关。《黄帝内经》曾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气血推动全身运行,若气虚无力、血虚不足,末梢自然得不到温暖的滋养,导致冰冷、麻木感。

西医则指出,末梢循环不佳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血管收缩、甲状腺功能低下、压力过大或贫血有关。女性因体脂较低、荷尔蒙波动以及缺铁情况常见,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由内而外的改善思路

改善手脚冰冷,并非只靠厚衣物或暖暖包,而是要从「内在体质」与「生活习惯」着手,让气血循环恢復正常,阳气自然能从内而外温养全身。这需要饮食、运动、情绪管理三管齐下,才能长久有效。

饮食调养:吃出温暖好气色

饮食是调养的第一步。可多摄取温补、补气养血的食材,例如:

补气活血类:红枣、枸杞、桂圆、当归、黄耆、党参

补血养肝类:黑豆、黑芝麻、牛肉、菠菜(富含铁质与蛋白质)

日常可以用这些食材煮汤、煮茶或煲粥,例如:当归生薑羊肉汤、桂圆红枣茶、黄耆枸杞鸡汤



避免寒凉食物:冰品、冰水、生菜沙拉等会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即使在夏天,也建议饮温热饮品,饭菜最好现煮现吃,减少冷藏或隔夜食物。

泡脚养生:温暖从足底开始

每天晚上泡脚 20 分鐘,水位至少至小腿肚,可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带动全身回暖。

加分配方:在热水中加入艾草、老薑片、桂皮等草药,可加强驱寒通经的效果。泡后轻柔按摩足部并穿上厚袜,有助锁住阳气。



适度运动:啟动全身暖流

「气行则血行」,规律运动能刺激產热与循环改善,建议选择不剧烈、但能活络经络的运动,例如:走路、太极、瑜珈、八段锦等。尤其晨间运动,可啟动一天的阳气运行,提神去湿,效果更佳。

女性经期保养:避免体寒加剧

女性在经期前后特别容易感到手脚冰冷,此时应避免寒凉饮食与过度劳累。可用暖宫贴、热敷小腹、喝温补茶饮(如红糖薑茶)帮助子宫气血流通,不仅能减轻经痛,也能改善长期体寒体质。



情绪管理:释放压力助血行

压力与紧张会导致自律神经失衡,造成末梢血管长期收缩,血流受阻。

日常可透过:深呼吸、冥想静坐、听音乐放鬆、散步等,这些方式有助活化副交感神经,让血液流动更顺畅,手脚自然回温。

警讯与检查:别忽视潜在疾病

若手脚冰冷伴随心悸、头晕、气短、容易疲倦,应检查是否有贫血、甲状腺低下、自律神经失调或其他疾病。透过中西医整合疗法,针对原因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改善。

从今天开始,找回温度

手脚温暖,不只是冬日舒适的象徵,更是气血运行顺畅的健康指标。

一碗热汤、一场温和运动、一泡热水脚,都在帮你重啟身体的暖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作息习惯,让你的身体从心到手、从足到全身,都暖和起来。






推荐阅读

联合健康保险 2026 年红蓝卡优惠计划為您提供价值、便捷和多元选择

玉山银行深耕达拉斯:连结台湾、德州与美南华人社群的桥樑

忙碌生活中,怎麼把睡眠「养回来」?

史丹佛长寿中心与最新研究揭示的延寿密码,长寿不是梦: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实践之道

让眼睛喘口气!现代人「视力过劳」的解方

肠道顾好 = 皮肤亮、免疫强、情绪稳,你每天的心情,可能是肠道在说话

EZTrek油开啟健康新纪元,世界级的重大突破,科学实证的「细胞营养油」助心血管与代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