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斯頓週末兩天微旅行:五個療癒秘境,在自然懷抱中,讓身心尋回平衡
(美南新聞記者韋霓報導)當壓力、焦慮與疲憊在日常生活中不時出現,「自然」就是最好的療癒處方。醫學研究顯示,接觸綠地與水域能顯著降低皮質醇水平、增強免疫力,甚至改善心血管健康。這次,我們精選五個距離休士頓3小時左右的自然秘境,讓你在週末兩天,獲得深度放鬆。1. 湖泊森林的療癒 —— Martin Dies Jr. State Park位於東德州,距離

休斯頓越裔企業家 Danny Nguyen 創業25周年慶典隆重舉行
——美國參議員、德州衆議員、市長等齊賀輝煌成就 見證越裔企業家的崛起【美南新聞泉深,】2025年10月14日,休斯頓商業地産界的領軍人物、注冊商業投資會員(CCIM)、越裔企業家 Danny Nguyen,在美南新聞環球劇場隆重舉辦創業25周年慶典。來自政界、商界及社區近百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慶祝他在美國房地産行業奮鬥25載的非凡成就。政要賀信紛至 現場致詞隆重

中美經濟大戰有解嗎?
中美經濟大戰有解嗎? 在全球經濟格局動盪的今日,「中美經濟大戰」幾乎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從貿易戰、科技封鎖,到供應鏈重組與金融制裁,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牽動著世界的神經。那麼,這場持續多年的經濟角力,究竟有沒有「解」?一、結構性的矛盾:力量轉移與制度衝突 要理解中美經濟對抗的根源,必須回到權力格局的變化。中國在過去四十年間,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製造、科技、基礎設施與金融領域逐步接近甚至挑戰美國的領先地位。對美國而言,這不僅是貿易順差的問題,更是一場權力的轉移與秩序的動搖。 美國的焦慮不僅來自經濟數字,也源於制度與價值觀的差異。中國的國家主導經濟與西方自由市場體制迥異,對「公平競爭」與「規則」的理解也完全不同。這種深層結構的矛盾,使中美之間的摩擦不再僅僅是關稅或技術問題,而成為體制競爭的縮影。二、技術與供應鏈:競爭的主戰場 在今日的國際政治中,科技即權力。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對中國實施晶片禁運與高科技出口限制;中國則以「自主可控」

信心創新低 美今年聖誕消費恐「緊縮過節」
(综合报道))聖誕節向來是美國人最重視、消費最旺的節慶之一,但今年的節日氣氛恐怕將被經濟陰影籠罩。最新調查顯示,近六成美國民眾對未來經濟持悲觀看法,消費信心降至近三十年來最低點,預示著今年假日購物季可能出現明顯的緊縮趨勢。 根據顧問公司德勤(Deloitte)對約四千名美國消費者進行的年度調查,57%的受訪者預期未來一年經濟將走弱,遠高於去年的30%,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54%。這項數據也創下德勤自1997年追蹤以來的最高悲觀紀錄。 調查指出,高達77%的受訪者預期今年假期商品價格將上漲,較去年的69%明顯增加。這將是美國政府近期對多項進口商品提高關稅後的首個聖誕購物季,物價壓力進一步推升了消費者的節制心理。 德勤零售策略主管布萊恩·麥卡錫(Brian McCarthy)指出:「我們長期以來談論美國消費者的韌性,即使面臨壓力仍持續支出,但如今這股韌性似乎正接近極限。」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美國消費者在假日購物季的平均預算為1595美元,較去年的1778美元,減少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