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休斯頓週末兩天微旅行:五個療癒秘境,在自然懷抱中,讓身心尋回平衡
休斯頓週末兩天微旅行:五個療癒秘境,在自然懷抱中,讓身心尋回平衡
(美南新聞記者韋霓報導)當壓力、焦慮與疲憊在日常生活中不時出現,「自然」就是最好的療癒處方。醫學研究顯示,接觸綠地與水域能顯著降低皮質醇水平、增強免疫力,甚至改善心血管健康。這次,我們精選五個距離休士頓3小時左右的自然秘境,讓你在週末兩天,獲得深度放鬆。1. 湖泊森林的療癒 —— Martin Dies Jr. State Park位於東德州,距離
2025-10-16 1384
記憶力狂掉?已有「手機失智門診」,生活中建立這些健康習慣,別讓大腦過載
記憶力狂掉?已有「手機失智門診」,生活中建立這些健康習慣,別讓大腦過載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東京的「金町站前腦神經內科」,每天都有大約十位病患前來求診,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掛號的患者多半不是銀髮族,而是30、40歲的年輕人。他們焦慮地告訴醫師:「最近記憶力狂掉」、「交代的工作轉眼就忘」、「甚至連漢字都寫不出來,好像退回小學生程度」。這股「失智化年輕潮」正在引起日本醫界的關注。院長內野勝行醫師直言:這不是單純的過勞或壓力,而是「手機過度使用」帶來的副作用。大腦變「垃圾房間」:演算法掩埋了你的記憶內野醫師用了一個生動比喻:過度滑手機,大腦就像一間堆滿垃圾的房間。當訊息、影像、短影音如潮水般湧入,腦中的神經網路便被碎片化、佔據記憶空間。「想找的東西明明還在,但全被演算法推送的資訊掩埋。你以為自己
2025-10-14 1419
飲食對了能防曬:彩虹餐抗光老化
飲食對了能防曬:彩虹餐抗光老化
科學證實天然的防護力,讓皮膚更亮麗(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陽光的洗禮,很多時候也忽略了紫外線帶來的長期影響。短暫的曬黑或曬紅,也許很快就消退,但在皮膚深層,紫外線早已悄悄累積傷害。這在醫學上稱之為「光老化」(photoaging),是由紫外線引發的慢性皮膚損傷,會導致膠原蛋白斷裂、皮膚失去彈性、細紋與皺紋提早出現,甚至增加色斑、曬斑與皮膚癌風險。傳統觀念裡,防曬重點在於外用防曬霜與遮蔽物,但近年的科學研究指出,從「吃」開始也能增強皮膚的天然防護力。尤其是多彩繽紛
2025-10-12 1262
女性階段式養生,活出每個階段的光彩
女性階段式養生,活出每個階段的光彩
科學與中醫雙觀點帶妳看見老得慢的秘密(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女性的一生,是一場與身體深度共鳴的旅程。從青春萌芽、荷爾蒙高峰,到更年轉折與熟年安然,身體不斷傳遞訊息,提醒我們要更懂得傾聽、調養與接納自己。中醫《黃帝內經》早有記載:「女子以七為節」,指出女性每七年會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從月經初現到更年停經,皆與「陰血」與「氣」的盛衰有關。西方醫學則從荷爾蒙角度闡釋這些階段的身心變化:雌激素、黃體素與褪黑激素的起伏,不僅影響情緒與睡眠,也左右骨骼、皮膚與代謝健康。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女性若能依據生理階段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可延緩細胞老化速
2025-10-08 1412
黑豆的養生智慧,中醫強調「滋陰補腎」,科學驗證黑豆營養價值,5道食譜教你吃出健康
黑豆的養生智慧,中醫強調「滋陰補腎」,科學驗證黑豆營養價值,5道食譜教你吃出健康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秋天來到,暑氣漸退,天氣由熱轉涼,人體陽氣逐漸收斂,陰氣漸長。中醫認為,這正是調養身體、為秋冬儲備能量的關鍵時節。此時最適合的食材之一,就是有「腎之谷」美稱的黑豆。為何秋天要吃黑豆?在中醫理論中,黑色入腎,五色對應五臟,黑豆最能補腎益精、健脾養血。秋天開始,人體陰陽交替,「腎」的功能需得到滋養,以穩固根本,抵禦即將到來的寒氣。黑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有「補腎強身、利水消腫、明目烏髮」等作用。《本草綱目》記載:「黑豆,性味甘平,入腎經,主
2025-10-02 2084
壓力為什麼讓血糖失控?重要研究 揭開肥胖與糖尿病的隱藏連結
壓力為什麼讓血糖失控?重要研究 揭開肥胖與糖尿病的隱藏連結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2025年著名的《Nature》一篇研究發現:壓力不只是情緒問題,它直接左右血糖與代謝
2025-10-01 1900
史丹佛長壽中心與最新研究揭示的延壽密碼,長壽不是夢:從日常生活開始的實踐之道
史丹佛長壽中心與最新研究揭示的延壽密碼,長壽不是夢:從日常生活開始的實踐之道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長壽,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全球平均壽命顯著提升,但「長壽」並不僅僅是年齡的延長,更重要的是「健康長壽」──如何活得久,也活得好。近年來,史丹佛長壽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及多個國際研究機構提出一系列關於長壽的科學建議,強調飲食、運動、心理健康和社會連結的整合,才是決定壽命與生活品質的核心因素。那麼,想要長壽,我們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行?一、史丹佛長壽中心的三大建議史丹佛長壽中心於《The New Map of L
2025-09-30 2226
排濁養生:讓身體輕盈,氣血暢通的智慧,中醫觀點下的排濁之道:全面調和身心
排濁養生:讓身體輕盈,氣血暢通的智慧,中醫觀點下的排濁之道:全面調和身心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覺得自己「總是累」、「身體沉重」、「臉色暗沉」、「氣不順」,甚至容易便秘、痰多或胸悶。這些表現,在中醫來看,多半與體內積聚的「濁」有關。所謂「濁」,是指身體無法順利代謝、排出的多餘之氣、水分、痰液、瘀血與毒素。中醫的「排濁養生」,就是透過飲食調理、運動舒展、情志安和等方法,幫助身體去除不必要的負擔,讓氣血運行通暢、正氣充盈。那麼,排濁到底應該注意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落實呢?什麼是「濁」?中醫對濁的分類在中醫理論中,「濁」並非單一概念,而是身體失衡後不同形態的累積:痰濁
2025-09-28 2648
睡不好、肚子脹、情緒不穩?壓力正偷走你的健康,身心同步的調理術助你「壓力退場」
睡不好、肚子脹、情緒不穩?壓力正偷走你的健康,身心同步的調理術助你「壓力退場」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現代人哪個沒壓力?上班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還有那種說不出口的「內在壓力」,讓你白天累、晚上睡不好、情緒一點就爆,腸胃也天天在抗議。你以為「撐過去就好了」?其實,身體早就在用一連串症狀提醒你:「快撐不住了。」本文結合中西醫觀點、研究支持、與簡單可行的調理方式,幫助你在高壓生活中找回身心平衡。壓力可能帶來哪些「隱形傷害」?你可能
2025-09-27 2559
周啓誠牙醫專欄60-什麽是牙貼面?哪些人需要?
周啓誠牙醫專欄60-什麽是牙貼面?哪些人需要?
對于那些希望改善笑容外觀的人來說,牙貼面(也稱爲美容貼面)是最受歡迎的選擇之一。令我驚訝的是,很多人並不了解牙貼面,經常將其與牙冠,甚至有時與複合填充物混淆。由于這種混淆比我預想的更常見(尤其是在我的診所),我特意抽出時間撰寫了今天的文章,探討牙貼面。因此,我的目標是闡明這個主題,並希望能夠解答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存在的一些困惑。 簡而言之,牙貼面適用于那些希望改善天然牙齒美觀的患者。當然,牙冠或複合填充物(與牙色填充物相同的材料)也可以實現這一點,但與其他選擇相比,牙貼面只需極少的牙齒准備即可達到最佳的美觀效果。使用牙貼面時,只需從牙齒正面去除非常薄的牙組織部分,然後用永久粘合(或膠合)在牙齒上的牙貼面替換這部分牙組織。
2025-09-26 1567
手腳不如以前有力? 小心肌少症悄悄找上門,對的飲食加運動,守住肌肉、延緩老化
手腳不如以前有力? 小心肌少症悄悄找上門,對的飲食加運動,守住肌肉、延緩老化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你有沒有發現,隨著年紀增加,手腳好像不如以前有力了?提重物容易累,走路速度也慢了下來?這可能不是「只是老了」,而是現代醫學非常重視的問題:肌少症。肌少症就是隨著年齡,肌肉慢慢流失,力量下降。最直接的影響是「走不快、提不起」,長遠來說,會增加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風險。根據《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2021 年的一項全球分析,超過 50 歲的成年人,每十年會流失 3%–8% 的肌肉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怎麼一不小心就提不起東西、走路變慢」。醫學界把這種情況稱為肌少症(Sarcopenia)。肌肉減少不只影響體態,更會增加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風險。但好消息是:研究已經證實,透過飲食與運動,完全可以預防和延緩!
2025-09-25 3246
血糖不穩定怎辦?九大飲食策略幫助你,控制飯後血糖,提升代謝,重啟好能量
血糖不穩定怎辦?九大飲食策略幫助你,控制飯後血糖,提升代謝,重啟好能量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現代社會,許多人明明三餐正常,卻總是感覺疲倦、腦袋昏沉、甚至伴隨體重增加與慢性發炎。醫學研究指出,這些狀況往往與「血糖不穩定」有關。血糖曲線一旦長期忽高忽低,不僅會消耗能量,更會讓細胞陷入壓力狀態,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長期下來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各式慢性病。史丹佛大學醫師 Casey Means 在《Good Energy 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一書中,提出「九大飲食策略」,幫助我們穩定飯後血糖、減輕代謝負擔,重新啟動身體的好能量。了解為什麼血糖會不穩定?
2025-09-24 3758
【腸道風雲】嘴巴臭不是嘴的錯?從腸胃看「口臭」真相!
【腸道風雲】嘴巴臭不是嘴的錯?從腸胃看「口臭」真相!
(美南健康專欄)   作者: 謝廷徽 醫學博士你是否曾在與朋友聊天時,對方突然默默後退半步?或是家人總是「善意提醒」你該多喝水、吃口香糖?如果你常常有這些狀況,很可能就是「口臭」找上門了。但別以為口臭只是吃了大蒜或沒刷牙這麼簡單,它其實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警訊,尤其是與腸胃系統息息相關!你聞不到,但別人很有感!口臭在醫學上叫做口氣異味(halitosis),依來
2025-09-23 3613
外賣盛行的年代,塑膠微粒如何傷肝?分享四種科學證明的有效防護方法
外賣盛行的年代,塑膠微粒如何傷肝?分享四種科學證明的有效防護方法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這個外賣盛行、便利至上的時代,塑膠早已滲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一次性餐盒、外帶咖啡杯、寶特瓶飲料、食品保鮮膜……幾乎無處不在。問題在於,這些塑膠不會隨著消費而消失,它們在環境中逐漸分解成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與更細小的奈米塑膠顆粒(nanoplastics),進入空氣、水源、食物鏈,最終被人體攝入。近年來,國際權威期刊如《Nature》、《Science》與《The Lancet》陸續刊登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已被檢測出存在於人體的血液、肺臟、胎盤、甚至心臟與肝臟組織。這意味著塑膠微粒不再只是「環境問題」,而是赤裸裸的健康隱憂。肝臟:塑膠微粒攻擊的「第一道受害者」
2025-09-21 4680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大腦訊號亂掉」才是幕後黑手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出問題,「大腦訊號亂掉」才是幕後黑手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當我們談到「糖尿病」,腦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血糖計上的數字:過高、波動、紅色警示。然而,近年的醫學研究卻提醒我們:糖尿病真正的開端,可能不是血液,而是「大腦」出問題。在血糖飆升之前,大腦裡的神經傳導物質早已默默失衡,悄悄影響情緒、食慾、壓力反應,甚至記憶力,最後才讓血糖全面失控。大腦比血糖更早出狀況傳統觀念以為「血糖升高」才是警訊,但研究指出,在「前糖尿病階段」大腦已開始變調。《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常在血糖異常前,就出現認知功能下降與情緒障礙的徵兆。
2025-09-20 4787
二十年專業信譽,解碼健康保險,福安保險貼心守護
二十年專業信譽,解碼健康保險,福安保險貼心守護
健康知識一讀就懂(美南新聞特稿)在休士頓中國城,福安保險由 William 薛創立並服務社區超過二十年。憑藉醫學背景與專業素養,他以親切、細心的服務態度贏得口碑,特別在健康保險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與成就,多次榮獲「最佳服務獎」及「專業傑出業務獎」。多年來,他發現許多客戶對健康保險的疑問非常相似,因此特別整理了一系列 「健康保險小知識」,希望幫助民眾解
2025-09-18 4821
Columnist  Nicole Lee 5 —Peking Duck story北京烤鴨的故事!
Columnist Nicole Lee 5 —Peking Duck story北京烤鴨的故事!
If you’ve ever tasted just one piece of  Peking duck skin, trust me, you’ll never forget it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at crispy, flavorful skin, the way it melts with oil in your mouth—oh my gosh, I’m drooling already! Welcome to Nicole Talks. Today, I’m going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No 1
2025-09-17 3081
他42歲被醫生宣判將死,卻走出新路,活到84歲。《聖多納釋放法》:放下的力量,帶來健康與自由
他42歲被醫生宣判將死,卻走出新路,活到84歲。《聖多納釋放法》:放下的力量,帶來健康與自由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壓力不斷堆積的時代:焦慮、失眠、憂鬱、擔心等持續出現。許多人在外在的成功、金錢、事業、或人際關係中碰壁,而導致身心病痛纏繞累積。但,一位名叫 Lester Levenson 的美國人,卻在42歲瀕死的邊緣,發現了一條全新的路徑,三個月後恢復健康,甚至活到84歲,讓所有醫生都不敢置信。他的經驗,後來被學生寫成了《聖多納釋放法》(The Sedona Method)一書,啟發全球無數人。人們才了解,原來釋放負面情緒,居然可以修復身體,病痛會消失,回復到原有的健康。
2025-09-16 5260
凱蒂高中優秀青年 Jerry Zhao 榮獲美國國會銀質獎
凱蒂高中優秀青年 Jerry Zhao 榮獲美國國會銀質獎
用努力與奉獻點亮人生舞台,展現新世代的責任與風采(美南新聞韋霓報導)來自德州凱蒂市的 Jerry Zhao,近日榮獲美國國會頒發的 「國會銀質獎」(Congressional Award Silver Medal)——這是國會授予青年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專門表彰在學業、社區服務、體能發展與探索精神等方面表現卓越的年輕人。Jerry 憑藉多年的努力、熱情與無私奉獻,不僅脫穎而出,更成為社區與同儕學習的榜樣。
2025-09-13 4244
告別3C焦慮,父母必學5招數位育兒心法
告別3C焦慮,父母必學5招數位育兒心法
健康家庭系列3C非洪水猛獸,而是需要智慧駕馭的工具(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我們的生活被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全面包圍的今天,3C產品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孩子們學習、社交和娛樂的必要媒介。然而,看著孩子們沉迷於螢幕中的虛擬世界,許多父母感到焦慮與無力,擔心螢幕藍光傷害視力、憂慮他們社交能力退化、更恐懼網路世界的潛在危險。「禁止」似乎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案,但完全剝奪孩子接觸數位世界的機會,無異於讓他們與時代脫節。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研究,比起一味地限制,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如何「智慧地」使用這些工具。這場數位育兒的
2025-09-10 4422
告別「久坐危害」,重啟你的健康密碼
告別「久坐危害」,重啟你的健康密碼
專家教你聰明動一動,工作效率提升!(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辦公室工作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然而,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卻可能悄悄地成為危害健康的隱形因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缺乏身體活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曾發表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每天久坐超過六小時的人,其死亡風險比每天久坐少於三小時的人高出近兩成。久坐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新陳代謝變慢,更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萎縮、肩頸痠痛、腰椎不適,甚至是情緒低落與專注力下降。然而,許多上班族總抱怨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運動。難道我們只能在健康與工作之間做出取捨嗎?並不是如此!我們不需要一小
2025-09-09 5037
骨質疏鬆怎麼預防?鎂是骨骼的「守門員」,從飲食、運動到檢測的全方位行動
骨質疏鬆怎麼預防?鎂是骨骼的「守門員」,從飲食、運動到檢測的全方位行動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骨質疏鬆不是「老了才要擔心」的事,而是從年輕就該建立的長期習慣。除了大家熟悉的鈣與維生素D,容易被忽略、卻關鍵的角色其實是「鎂」。鎂參與超過300項的體內反應,影響副甲狀腺素與活性維生素D、調節鈣和鉀的跨膜運輸,並直接參與骨生成與骨代謝,可說是鈣進出與骨代謝的「守門員」。許多研究亦發現:較高的鎂攝取與較高的髖部、股骨頸骨密度(BMD)呈正相關,雖對骨折風險的證據仍有限,但方向一致值得重視。
2025-09-07 4053
乳酸桿菌:讓你的腸道充滿活力,  除了讓排便順暢,還能影響免疫、情緒與代謝
乳酸桿菌:讓你的腸道充滿活力, 除了讓排便順暢,還能影響免疫、情緒與代謝
(美南新聞記者韋霓特稿)近來,國際多項研究與營養專家把注意力放在乳酸桿菌,發現牠們不只是幫助排便的「清潔工」,更是能提升免疫、穩定情緒、優化代謝的健康夥伴。這篇文章將帶領讀者了解乳酸桿菌,看看最新的研究支持,以及從「補菌」到「養菌」該怎麼做。什麼是乳酸桿菌?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現多歸入 Lacticaseibacillus 等新分類)是一群能產生乳酸的益生菌,常見於腸道、陰道、口腔與皮膚,也大量存在於優格、泡菜、味噌、康普茶、納豆等發酵食物中。不同菌種/菌株各有其擅長領域,功效差異很大,因此科學研究多以「特定菌株」做臨床試驗。把乳酸桿菌比喻成「房客」,腸道就是牠們的家—
2025-09-06 3667
讓孩子自己發現價值,真實故事點燃孩子的內驅力
讓孩子自己發現價值,真實故事點燃孩子的內驅力
紀錄片帶來啟發,讓孩子重新看見學習與努力的價值【健康家庭系列】(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不少家庭中,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著平板或手機沉迷於短視頻,寫作業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動筆,對學習缺乏熱情。幾位家長在交流時分享心聲,一位聰明家長提出了一個簡單卻有效的建議,與其反覆說教,不如讓孩子透過「真實故事」去感受,從別人的經歷中領悟學習的珍貴,以及努力付出的價值。於是,一份專為兒童與青少年挑選的紀錄片推薦清單誕生了,內容涵蓋多元主題,從專注挑戰到文化理解,從克服困境到回歸自然,讓孩子在觀影中找到與自己產生共鳴的力量,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
2025-09-04 3581
擺脫上班族慢性疲勞,讓你恢復專注與活力
擺脫上班族慢性疲勞,讓你恢復專注與活力
從科學解析到飲食妙方,找出原因提供補給(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現代上班族最常見的困擾之一,就是「疲勞感」揮之不去。許多人即使睡了一整晚,隔天仍舊精神不振,上班時容易打哈欠、注意力渙散,甚至下班後什麼也不想做。長期疲勞不僅降低工作效率,也悄悄侵蝕健康。根據《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處於工作疲勞狀態的員工,更容易出現情緒低落、免疫力下降與慢性病風險升高。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Burnout(過勞)」正式列為職業相關症候群,顯示疲勞早已不是小問題,而是一個亟需重視的社會議題。那麼,上班族為何總是容易感到疲勞?除了睡眠不足、壓力過大,飲食失衡也是重要原因。本文將從科學角度出發,探討上班族的常見疲勞來源
2025-09-03 3449
跟腰痛與駝背說再見,矯正體態、守護脊椎健康的祕訣
跟腰痛與駝背說再見,矯正體態、守護脊椎健康的祕訣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在辦公室長時間久坐、低頭滑手機、甚至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下,「腰痛」與「駝背」成為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根據《美國脊椎醫學期刊》(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的統計,約有 80% 的成年人一生中會經歷腰痛,而長期姿勢不良更是駝背與脊椎退化的主因,成為現代人的隱形病痛。許多人認為解決方式只有靠醫療或護腰用品,但其實,每天僅需10分鐘的核心訓練,就能有效改善腰痛與駝背,不僅能舒緩不適,還能預防復發。
2025-09-02 2116
萬德福保險用心守護長者權益,化解醫療費用爭議
萬德福保險用心守護長者權益,化解醫療費用爭議
專業細緻服務,贏得客戶信賴與肯定(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在美國生活的華裔長者,常常面臨一個共同的困擾,那就是醫療保險繁雜難懂,稍有不慎就可能多花冤枉錢。來自休士頓的羅先生,近期就親身體會到萬德福保險專業服務的重要性。一次意外事故,讓他從醫療費用的迷霧中找到清楚方向,並對萬德福保險與經紀人李淑惠心懷感激。意外受傷,醫療費用引發爭議
2025-08-31 4613
讓眼睛喘口氣!現代人「視力過勞」的解方
讓眼睛喘口氣!現代人「視力過勞」的解方
從螢幕疲勞到長遠視力保健,一篇看懂(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長時間學習、上班、追劇、滑手機,讓雙眼幾乎沒有「離線」的片刻。朋友們最常見的抱怨是眼睛乾、澀、酸、脹、視線霧霧的,這在醫學上稱為「數位視覺疲勞」或「乾眼相關症狀」。好消息是,多數的眼睛不適可用行為調整加上環境優化來改善;而在預防中長期視力退化(如黃斑部病變、近視加深)方面,也已有可信的研究給出方向。以下為朋友們整理出可立即上手的做法,與被研究支持的重點。一、先救急:降低數位視覺疲勞的實用招式20-20-20 
2025-08-30 3344
哈佛研究新發現:「失智」原來是缺了它
哈佛研究新發現:「失智」原來是缺了它
10年重量級研究,揭示腦健康密碼(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失智症(Dementia)已成為全球老齡化社會最嚴峻的健康挑戰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500萬名失智症患者,且每年新增約1000萬例。長久以來,科學界普遍將失智症風險歸因於基因、生活習慣、慢性疾病與環境因素。然而,2025年8月哈佛醫學院最新發表於《自然》(Nature)的研究,為這個複雜問題帶來突破性觀點——大腦缺乏微量元素「鋰(Lithium)」可能與失智有顯著相關。哈佛研究:10年追蹤百個
2025-08-28 4233
全球長壽國家排行名列前茅是哪些國?  這幾大趨勢值得關注
全球長壽國家排行名列前茅是哪些國? 這幾大趨勢值得關注
哪國有最多密度的人瑞?(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根據聯合國與各國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百歲人瑞數量與分布呈現顯著差異,摩納哥榮登全球百歲人瑞「密度王」,香港、日本緊追其後,台灣、新加坡、美國屬於中等,而中國人口眾多,雖人瑞的總數量大,但以人口密度而言,長壽人瑞比例則相對偏低。因各國人口數量差別懸殊,若直接比總數並不公平,也無法反應實際狀況,因此比較各國長壽人口的密度,以地區內每10萬人有多少超過一百歲的人瑞相比。以下幾大趨勢值得關注。一、全球百歲人瑞最新概況截至 2024 年,全球約有 935,000 位百歲人瑞。世界平均約每十萬人有 11.6 位
2025-08-27 2460